这份“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刘小姐:
    我很高兴地通知你,哈佛大学招生与经济资助委员会已经投票,赞成在2003年级为你提供一个名额。对你的这一杰出成就,请接受我个人的祝贺。
    今年,有18000名以上的学生申请我校的1650个名额。面对众多富有才华、素质极高的申请者和相对较少的名额,哈佛招生委员会极为仔细地选择了那些表现出非凡的学业、课外活动和个人实力的候选人。委员会相信,由于你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你将会在就读哈佛期间和毕业后作出重要贡献。
    我极其希望,你能到剑桥(注:哈佛大学所在美国剑桥)加入到我们之中。
    真诚的威廉·R·菲茨西蒙斯招生与经济资助办公室主任
    录取一方是名重全球的高等学府,出面的是领导,是师长,而被录取一方只是普通的一名中国中学生。这里,不见丝毫的“师道尊严”,有的是办学者求才若渴的真诚。对被录取者,不惜用“杰出”、“非凡”盛词称之,爱才心切,真情可感。至于校方呢,仅淡淡一句,自言做了“提供一个名额”的工作,绝无居高临下之意,却有殷殷期待之情。一纸短笺,透视出学校方惟贤是举的人才观。“录取通知书”还以“18000名申请者和“1650”个录取名额两个数字的悬殊对比,真切地向被录取者展示当今时代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既是充分信任,又有明言告诫,足以使青年学子身感重任,不敢稍有懈怠。这使笔者想起50年代末自为学生时,当时为激励青年学子发愤图强,为国争光,在一些“形势报告”和“内部资料”中披露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数字比照,反差强烈,振聋发聩,令一代青年为之寝食难安,自觉读书,立志报国。这样激励学生比空洞说教、泛泛而谈要有效的多。
    “录取通知书”是从刘亦婷父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书中看到的。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教育为本,当留给我们一些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