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热打工冷思考:大学生暑期都学到了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11-24

    新的学期转瞬过半。对于在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忙碌的暑期打工生活还恍若昨日。新闻媒体曾经报道,在北京大学生暑期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上,1000个工作岗位,有5000人“竞争上岗”。

    中华英才网独家推出的专业人才网站兼职频道针对暑期打工的热潮,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有1358人参加了此次调查,其中63%认为暑期打工为他们积累了社会经验,有30%认为暑期打工为他们增加了收入,另有7%认为暑期打工是结交朋友的好机会。

    然而,有一个话题值得探讨,大学生暑期打工学到了哪些东西?从以往的报道来看,大学生打工的工作与自身的专业并不对口,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餐馆、饭店的临时工,从事“简单劳动”。

    北京大学一位教师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说,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做简单劳动是人才的浪费。每一个行业都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大学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去适应每个“窗口”,关键要学好本领,掌握好科学知识。中央民族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教师表示,本科生不宜打工。与社会接触,服务社会,不是不可以做,关键在于“度”,过多的打工肯定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从社会角度看,对大学生参加“简单劳动”的暑期打工反映也是褒贬不一。范某的女儿,今年刚上大二,假期在某饭店打工。他说,他很不愿意女儿打工,尤其是做服务员。家中不是缺钱花。而且专业也不对口,他为女儿的选择感到遗憾。但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他认为,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儿,受一些“磨难”可以很快成熟起来。

    从学生自身角度上看,选择“简单劳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寻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先试用三个月,对于只有一个多月的暑假来说,是很不现实的。反之餐饮业对员工的进出很宽松,容易找到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抱着“接触社会,锻炼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态度投入到暑期打工的大潮中。在人大攻读博士学位的曹某认为,大学生打工不单纯为了金钱,更多的则是要求对社会进行接触,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是一个进步。至于打工工种的选择,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要解决的是,社会上某些行业对大学生打工的限制以及学生选择不成熟的问题。

    对参加过暑期打工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后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对自己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一无所知,不知道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不知道自己最低报酬应当是多少,不知道上岗工作须佩戴勤工助学工作证等等。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暑期打工虽然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然而社会为此所做的准备却十分不足。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假期打工,在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完善“假期打工”的各种措施,是社会各部门在下一个假期打工高潮到来之前应该更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