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大学以及生活在大学内的人们“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因此,一旦某种先进的校园精神形成,必然会对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校园氛围,引导并规范学校和师生员工应该做什么,为何而做,如何去做,从而可以使生存于该校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精神特征”,形成该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
    第二,激励功能。任何为了要达到目的的活动,不仅仅是受价值定向的活动,而且也是由价值支撑的活动。只有当人们的行为被认为具有某种合理性时,人们才会理直气壮、义无返顾地去践行。先进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
    第三,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存于同一所学校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上述三大功能使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校园精神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忽略性,由此,我们也看到培育和发扬先进的、优良的校园精神的重要意义。
    那么,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究竟应当培育和发扬什么样的校园精神呢?围绕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依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纲领,参照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校情和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这种先进的、优良的校园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理想主义精神。这是指为实现理想目标而执著地追求、满怀信心地坚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的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的培育,应当把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首先是要有理想。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他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一种责任和义务,一种爱校、爱国、报国之心,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一种伟大信念和百折不挠的信心。可以说,这种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是校园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此外再无更高的价值。
    第二,科学理性精神。大学校园文化所倡导和培育的科学理性精神,应当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即有着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怀疑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独立思索的批判精神,以及实证、严谨、理性的治学精神。二是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既关注社会的发展,更关注人类的命运;既追求科学的进步,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只有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的共同关照下成长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
    第三,民主、开放精神。大学应该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温床。这包括追求社会民主和校园民主的进步;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从而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这一本质;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会公平、公正,提倡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强调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学的法治与制度创新,学会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在大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还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
    第四,道德精神。这是指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的义务,立足于职业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格。一个人具备了这样的道德精神,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灵魂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养和发扬这样的道德精神尤为重要。
    第五,自主创新精神。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发现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大学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知识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培育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有志之士的共识和实践。我们在这里强调它,就是期盼着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创造出更好的、适应创新的文化氛围,实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