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在西部开发中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面向未来而采取的一个大战略、大决策,也是21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这次大开发,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方面,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其中,教育必将始终发挥着一种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一、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科教先行

    西部开发的实质,是治穷,是消灭贫困。西部开发的难点,是地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比较恶劣的农村地区。在这种情况下,西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想赶上来并形成持续的后发优势,必须坚决走依靠教育和科技的路子,必须坚持科教先行的指导思想。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决定西部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都是人才,是人的素质。与东、中部相比,西部固然在基础、资金、条件、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但差距最大的还是人才,还是人口的整体素质。人才匮乏将是制约西部开发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因素。而人才的培养,人员素质的提高,则主要取决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西部大开发基础的基础。

    为此,在整个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对教育工作应进一步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更要始终注意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在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亟需大力支持、经济实力有限、资金缺乏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对教育工作应该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要有急迫感,历史感,并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西部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事业,也是一个面向今后、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有的在现实中马上就可显现,但更多的则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兼顾眼前与长远。对教育工作既不能为出政绩,急于求成,也不能因教育工作的上述特点,而忽视教育。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当资金投入与其他项目发生矛盾的时候,越要舍得向教育倾斜,下狠心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保证对教育的必要投入。二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数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西部在教育方面的差距,既有数量、也有质量,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重要的还是质量。因此,西部教育的发展尤其要重视质量。在西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质量、数量、规模、结构、效益五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要正确处理艰苦创业与外部支持的关系。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央各部门和中、东部,理应也必须不断加大对西部在教育方面的各种有效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靠西部自身的自力更生、奋发进取,力戒“等、靠、要”的思想。惟其如此,西部地区的教育才能较快地赶上来,才能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以改革为动力,加快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

    当前,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与数量,均难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全国目前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8年左右,而西部地区,则不到7年;东、中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去年年底均可基本实现“两基”,而位于西部的绝大多数省份则都不能实现;西部地区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偏高,在就业人口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东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较慢;西部地区现共有200多所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为90多万人。在1999、2000两年高校扩招后,全国各类高校在校生已达到1100多万,其中普通本、专科院校在校生超过550万。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率平均接近56%,东部有些省高达70%,而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则低于全国的平均线,个别省则只有40%左右。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全国去年在学研究生近30万人,西部地区则只有3.9万人。而西部地区人口现有3.5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3%。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同人口比重是相当不适应的。另外,西部地区人才外流严重,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普遍较差。在办学思想、观念、机制、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改革、转变的地方。

    发展是硬道理。西部地区加快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一靠改革,二靠加大经费投入,三靠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

    就发展来讲,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西部地区的教育必须坚持分层次、有重点的追赶型发展战略。

    西部教育的宏观层次结构,呈现出基础教育薄弱、中等职业教育比较落后、高等教育规模偏小的状况。因此,今后必须坚持从调整教育结构入手,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并要注意突出重点。在总体部署上,西部地区要坚决贯彻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原则,必须千方百计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降低初中辍学率,加快扫除文盲,以尽快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十五”期间,西部在巩固、提高已有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覆盖面,争取尽快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两基”。与此同时,采取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机制,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建设都要进一步面向大开发的需要,并切实办出特色,以满足大开发过程中特别是初期阶段对各类中等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需求。积极合理地发展高等教育,应通过高校布局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重点办好一批高校,加快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充分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不断扩大招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现有教师力量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房产、设施,动员一些高校积极参与,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努力通过新的模式增加一些新的高等教育资源。争取在“十五”期间,使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首先应着力抓好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和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改革。要向改革要速度、要规模、要质量、要经费。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教育面临着更为繁重的改革任务。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决定着人才的使用效益,也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较好满足大开发的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讲,结构就是规模、数量和质量。因此,在最近的一个时期内,应首先从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政策导向,结合西部的具体情况,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改变政府办学过多的现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民间发展教育的投资融资渠道。大胆地进行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支持个人和团体依法举办各类学校,鼓励东、中部的个人或社会力量到西部依法办学,允许外国和港澳台的个人或团体(宗教办学除外)到西部捐资或合资办学。应根据西部大开发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科类和形式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轻重缓急,需要什么,就安排发展什么。需要快就快,需要慢就慢。这就要求管理与办学模式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灵活性,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并采取更加开放、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例如,对一些开发初期急需的外语、计算机、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可以采取超常规的培养方法,既可短线和长线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各种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又可常日制、两部制与函授、夜大、电大等形式相结合;同时,还要依据对人才结构、层次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协调各类教育间的发展比例,加快培养与内地经济衔接、与世界贸易接轨的高层次人才。下大力气解决好在人才需求方面“远水”和“近渴”的关系问题。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类人才,首先要用好现有的,同时也要加快培养本地区的。在此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遏止住区域内人才外流过多的趋势,加大从外边吸引人才的力度,侧重吸引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在“能留得住、稳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

    三、搞好区域统一规划、加强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导

    西部地区的教育,既有全国教育发展的一般特点,也有不少特殊的情况。从总体上讲,既有相对劣势,也有相对优势;既有弱项也有强项,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差异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例如,陕西和重庆,应该说都是高等教育的大省(直辖市),与东、中部相比,在高等教育方面不但谈不上落后,而且还超过了大多数东、中部的省份。西部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例如四川、重庆、陕西,其质量和数量,也并不比东、中部的一些省份逊色。西部的不少高校,具有很高的教学科研能力。西部的一些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诸方面,具备雄厚的综合优势和独特优势。因此,对西部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首先高度重视并做好区域性的统筹安排,制订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加强区域内部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促进各省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已有强项的辐射作用,在某些领域争取尽快形成强大的合力与竞争力。对今后新建的一些教育机构和设施,可按区域进行布局,以减少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在制订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规划时,要照顾差异,不一刀切,对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省级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筹力度,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效益与需求,实事求是地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目标与配套政策,使各项有关的政策与措施更加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每个省的教育都更具特色,从而保证西部教育能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四、各方共同努力,大力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的发展——加大对西部教育的各种政策性支持

    在教材建设、学位点审批、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向西部高校倾斜。

    在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安排方面,一方面要不断增加西部高校的招生数量,另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并扩大东、中部高校在西部地区的招生规模,不断提高西部地区高校的在校生数量、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和适龄青年的毛入学率。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有利于西部地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并完善相关措施,鼓励东、中部地区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工作、服务、创业。

    加强规划、指导,充分利用东、中部高等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通过科研攻关、科研成果转让与推广、信息咨询等方式,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各种智力服务。

    支持西部高校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加强西部高校与内地高校、外国高校和港澳台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西部向国外派出更多的留学人员,招聘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在“十五”期间,中央将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经费支持总量要多于“九五”,在经费投入的安排方面,将主要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义务教育。

    财政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补助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工作。

    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将作出专门安排并拨出经费,支持西部每省重点办好一所高等学校和一批示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

    继续由国家提供经费支持,利用内地教育资源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进一步办好内地西藏班、内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内地高校新疆民族班。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金融信贷支持,增加银行贷款,争取世行贷款,帮助西部的学校尽快改善办学条件。

    在西部的学校中,认真落实“奖、助、贷、补、免”各项资助困难学生的措施,确保西部地区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加强协调,切实做好对西部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实施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的工程。该工程自2000年开始,计划进行两期,每期2—3年。首批已组织东部各省对口选择西部一个省的100所学校为帮助对象,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教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地区内,也要认真组织好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持工作。

    在高等教育方面,仿照基础教育的做法,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培训、办学条件改善、科学研究等方面,组织并实施内地高校对西部高校“一帮一”对口支援工作。

    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安排内地学校的优秀教师以定期轮换的方式到西部学校任教,组织内地部分水平高、身体健康允许的离退休教师到西部学校任教或参与教师培训。

    ——采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抓得好,会使西部的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在今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加倍重视信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切不可因为经费困难而对此有所忽视。就教育部来讲,将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推动这项建设。

    首先要将西部地区信息化基础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大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西部地区省级网络、大学校园网络和中小学联网建设的力度,通过光纤、卫星和专线,使西部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与中国教育与科研网连接,从而较快较好地完成西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工作。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快软件开发,缩小西部学校在此方面同东部的差距。

    在全国尽快建成现代化终身教育远程教育体系的同时,加快西部地区卫星电视教育接收站的建设工作,以便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及时送往西部,实行资源共享,从而加快西部教育的发展。建立高等学校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网上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及时为西部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在未来的10年内,一定会有一个很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