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闻分析:该不该让孩子去春游?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2-25

    眼下,大地回春,万紫千红,正是“春游”好时节。然而,记者在山东省济南市一些中小学采访时了解到,许多学校校长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却颇感头疼,欲言又止。

    一想到“事故”,热情顿减

    校长们普遍反映,让中小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忘情乐一回,有益健康,也会增长见识。但是……

    记者发现,几年前本报发起的一次关于94万元索赔案的讨论,至今还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去年该市某中学发生的老师带领学生到黄河滩写生,却有两名学生被黄河水卷走的事故,也在他们心中恍如昨日。还有媒体报道的学生出游的南方落水者、北方坠崖者,以致于一说“出游”,他们便心有余悸。

    在认识与行动的矛盾中,校长们总是下不了决心。有的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宁肯不出门,也不能出事。

    “当然,”他们说,“也不能因噎废食。”有的学校便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广场走一遭就打道回府。

    这样的“春游”一点也不开心

    学生们反映,城里的公园、广场,平常不知逛了多少遍,真没劲!他们强烈要求至少到近郊去看看山和水,接触一下纯自然美景,也愿看看农家的牛棚猪舍,纯乡村味儿的。还说,能远一点儿更好,比如游览泰山、曲阜“三孔”这些世界文化遗产。

    看来,学校就近不就远的安排,令学生的情绪大受影响。另外,学校的管束也让他们受不了。有的学生说起过去的“春游”:出发前,开会、座谈、表态,校长、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安全”,耳朵里塞得满满的,精神特紧张;途中,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护驾”,前头有“领”的,后头有“督”的,中间有“管”的,真有一种捆绑感。学生们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监管之列,老师累,我们也很累,哪还有“轻松”、“愉悦”可言?

    先消除一下紧张气氛如何

    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人士指出,应该是“安全”为“春游”服务,而不能为保“安全”而废弃“春游”。那么,能不能先将紧张气氛松弛一下?

    这位人士说,对春游应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做到适度放开,外松内紧。安全教育的主要责任放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搞大会小会动员、上边讲了下边讲,人为地造成紧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群体约束,比如每小组安排一两个骨干,以便相互提醒一下。还有,抓重点,特别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最好安排在老师身边等。这样,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保证了安全,又不致于搞得草木皆兵。

    应该立个“章法”

    老师们反映,出游令人紧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怕出事;可话又说回来了: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总有一眼看不到的地方、一时想不周全的时候,事故难以保证100%地不出现。因此,应该有一个关于未成年人意外事故的“章法”,以便出现事故后,分清责任,依责处理。

    这个考虑并不是多余的。以前出了事故,不管什么情况,一古脑儿将责任推给学校,索赔没边没沿儿。

    所以大家提出,“章法”应对责任进行界定,赔偿也要根据责任有个量的规定。在学校内部分清责任的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

    老师们还强调,新闻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的意外事故时,应该客观公开,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