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专稿:面对春游,不能因噎废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4-17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禁不住窗外满园春色的诱惑,孩子们一个个蠢蠢欲动,面对孩子们的要求,我们的教育部门有了许多担心,一个个红头文件通知这不要那不准:不去外地,不出市区,不去江湖山林等易出意外之处,只能利用双休日半天,谁出事谁负责……总之,不去最好。在他们心目中不就是少玩一次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有甚者:怕孩子玩“散了心”,回来就不 好好学习了。

    看看我们的邻邦日本,学校(包括幼儿园)里孩子大冷天穿着单衣单裤做各 种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适应环境……人家进行生存训练,就不怕这怕那?日本人是考虑孩子现在是要动要玩要在社会、自然中学习成长,未来要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发展,有意识地从小锻炼他们。而我们却只想让孩子一心一意背书考试,别出什么意外惹什么乱子。安全当然重要,但是应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吃饭还会噎着呢,还能因噎废食,饭都不吃吗?

    不光日本,欧美许多学校夏令营冬令营上山野营下海冲浪出国旅游红红火火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学生们白天旅游夜晚自己搭帐篷睡在野外,满怀喜悦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在培养崇高精神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得到在课堂里得不到的教育与锻炼。从小在温室里躲着,不经风雨不见世面,长大怎么担当四化重任?恐怕自立都有困难呢。

    是不是只有外国孩子能出去,我们中国学生就不能出去?恐怕不是。鲁迅先生1910前后在杭州、绍兴当中学老师时,就经常带学生去远足,观察大自然,采集标本。当时南京开博览会,他认为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就向学校领导 建议,把当年秋游改为去南京参观博览会,全学校32名老师与220学生除少数留守,全部去南京,大开眼界,一时传为美谈。当时有的学生就此爱上科学。摆在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不管是名校长还是名教师)敢这么做?

    到大自然中去和课堂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需要观察如同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观察是智能的极重要源泉”,“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要求在自然环境中发展思维,使他们同时能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并能进行思考。 ”。因此他每周一次带孩子寻找春天观察春天,从而极好地启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这样的春游,从长远看,对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大有裨益。我们就那么舍不得让孩子们动一动吗?

    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能多提倡、鼓励春游一类的活动,从各方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些条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