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李莺核实报道 昨天上午,记者与江苏省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殷主任取得了联系。殷主任告诉记者,江苏省对高中实行的这项改革确实具有一定弹性。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但这项改革并不能叫做“弹性课程”。
据殷主任介绍,这项改革是根据教育部提出并讨论的新国家课程标准而实行的试点。据记者了解,在近日于武汉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初稿)征求意见会议上,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将开设丰富的选修课,高一打基础,高二分为A、B、C三个档次,对不同学生做不同要求。据教育部基础司有关人士介绍,新课程具有一定弹性,可以根据不同要求、不同内容分为不同层次,比如数学就可以分为数学1、数学2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情况。但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初步的想法。
殷主任告诉记者,新课程除开设国家规定的数学、外语、语文等必修课和学科选修课外,地方和学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开设课时从295节至478节的地方和学校选修课。这样就使学校在组织课程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而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全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选修课中,物理、化学、历史3门课的选修课时超过了必修课时。这3门课都属于必修课,学生在上完必修课课时后,如果希望继续学习,可以再选修。物理的总授课节数为158节至306节,化学为140节至271节,158节和140节分别是物理和化学的必修课课时,而306节和271节则是这两门课作为选修课的最高授课节数。据了解,这项改革在江苏省已经试行一年了。至于试行后的效果怎样,殷主任说,刚刚试行一年,效果还不是太明显。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选修课,那么一年一度的高考怎么应付呢?有关人士在会议上表示,高考将跟着课程改革走,课程怎么改,高考就怎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