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光砸钱不顶用 示范校建设不能走了样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14

  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示范学校建设,其目的本在于提升办学总体水平。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各级教育部门认定的少数示范学校的建设标准很高,结果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随之而生:有的学校存在奢侈浪费现象,如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修建豪华校门和景点;有的学校则已负债累累,使办学处于困境之中,使示范校建设这一“好事”走了“样”。

  对此,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委员指出,教育部门应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总结办示范学校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正确指导示范学校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前进。他建议,应进一步端正和明确办示范校的指导思想,要对教育资源均衡开发和合理利用,努力提高综合效益。不能人为地搞厚此薄彼,造成同类型学校间办学条件悬殊过大。教育投资应重点向薄弱学校和困难地区倾斜,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民心工程”,少搞一点“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措施,杜绝奢侈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邹时炎认为,新的世纪,教育会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问题。办好示范校,不能完全沿袭老办法。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思路和新方式。如教育的决策要走群众路线,增强民主性和透明度;教育质量的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求实,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特别要重视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和监督,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示范学校只靠领导钦定和学校自封,都是缺少生命力的。此外,示范学校要打破“清一色”,具有多样性。办好示范学校,应充分照顾到各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在学校的类别、模式、内容与标准要求上,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倡多样性,创特色,反对搞“一刀切”、“千校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充满活力。

  邹时炎说,要探索建立一种有利于示范校求真务实、积极竞争、勇于创新的新机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制度——以精神鼓励为主,辅以适量经费奖励。(本报记者 范绪锋)

  相关链接

  北京市教育界政协委员提出:义务教育应均衡发展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教育界委员对刘淇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非常赞同,同时对北京市某些区不顾市情、国情而盲目加强示范高中建设的做法,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北京市教育界政协委员。

  北京朝阳区职工大学副教授解世隆说,现在一些区的示范高中投资过大,如果大家都这样发展,就太脱离市情、国情了。他说,示范学校有必要建,但规模是否必须要求那么高?不言而喻,有优质校就有劣质校,北京市为消灭基础薄弱校做了很大努力,但如此一来,岂不又拉大距离,丢掉“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了吗!解世隆说,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但我们现在只会念一本经:把学校做大做强。实际上学校并非如此才能提高竞争力。目前,我们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若此种状况不解决,只一味解决硬件,建机房、语音室、多功能厅等,花了大钱,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设施,这难道就是“优质服务”吗?这样做是违背义务教育初衷的。

  北京市有72所重点中学,如今要建60所示范校,各区都在争名额。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北京19中校长李江洲、北京崇文区小学数学教研室教研员吴正宪认为,关键不是示范校本身,而是观念的误导。示范校的内涵是什么?它应该是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上起示范作用,而不是引导高消费,互相攀比,追求奢华,所以我们一定要淡化硬件建设指标。

  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级教师黄念辉、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张京说,北京市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市区校与郊区校、市区的重点校与普通校、郊区城镇校与边远山区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距,包括教师收入差距拉大、边远山区和城镇教师外流等已成为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建议政府关注这一现象,注重经济的平衡发展,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