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专稿:减负,不仅是少补课少布置书面作业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13

    大家都知道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负担(加课补课考试太多,死记硬背的作业太多等)过重,应该减去不合理的负担。但是,有破还要有立。不补课了,不办“延长班”了,作业少了,学生如何合理利用减负后多出的时间?这方面人们似乎考虑得不够。于是一些学生无所事事逛街看电视打游戏机,心急的家长给孩子加作业请家教……,造成一些人又认为减负还不如不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我国即将实现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候,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负担,已经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自由活动时间不仅在教学方面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在智力发展和全面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苏氏同时说明“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说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看看他的帕夫雷什中学吧!帕中半天上课,下午是自由活动。他的600多学生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兴趣组成了120个课外活动小组(分三大类:“科学-学科小组”“劳动创造小组”“艺术文化小组”)!学生们自己或在老师指导下写文章诗歌,培育良种改良土壤,制造机械电器,了解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发展音体美个方面爱好……丰富多采的活动又巩固扩展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不觉得负担重,他们觉得知识有用就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学了。而为了指导学生,老师要读大量的书,做大量的工作。(苏氏作为校长,在计算工作量报酬上十分照顾老师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他深知老师们的这种工作相当辛苦,尽管不是被迫的辛苦而是出自爱心与责任心的“快乐的辛苦”,是和学生一起去探索攀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教与学当作一种快乐,就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会“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就能“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返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我所接触过的一些外籍老师,都谈到他们常常带学生去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实验室,去江河湖海大山森林,去工厂农村参观劳动,去了解社区,去参与环境保护,去义务劳动……。学生见识多了,思维开阔了,问题自然也多了。老师也要不断“充电”——在业余和假期读书和最新的科技杂志,进修,听讲座,开研讨会,向专家请教……,“老师要有一桶水”(而我们往往忙于改无数的卷子,补课,干家教,探听考试密闻,为职称上形式主义的班拼凑“论文”,为生计甚至讨要被拖欠的工资奔波。结果视野越来越狭窄,知识越来越老化。我们的学生呢,坐在课桌前的时间越来越长!)

    再讲到我国的陶行知。他的学生上课之外还学农活,学开机器修钟表,去农村帮助扫盲推广农业机械,宣传抗日……,出了多少人才!

    以前我上中学的时候,下午两节课后也是有航模组,舰模组,种植组,饲养组,无线电组,文学组,篮球队,合唱团……活动丰富多采,且不是为检查。我是在数学组。一本当时苏联译过来的《趣味数学》令我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做了一道又一道也不觉得什么负担重。爱之所在,哪有什么负担可说!被迫的死记硬背才是苦不堪言的负担。我们当时的寒暑假,除了疯玩,还有少年之家,读书小组,做好事小组……。那时也有问题,但总不像现在这么死抓活抓塑造“病梅”,弄得师生一点自由都没有。

    减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给他们一点“百草园”(现在是“三味书屋”把“百草园”挤没有了)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帮助。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

    减负,培养学生好的素质,对校长提出更高的要求。苏氏认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他当几十年的校长,坚持每天上两节课,听两节课(听后还和老师交流),一直当班主任,辅导几个课外小组……,真正“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了。办好一个学校,决不是****之余挥舞“分数排名”“升学率排名”大棒驱赶师生拼命就行的。减负,要从上面做起,真正给广大师生松绑。 减负也不光是学校老师的事,还要有家长以至整个社会的配合,是个“系统工程”。大家齐抓共管,才能有好的效果——使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加健康活泼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