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说,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都对“减负”工作作过重要批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提出解决学生过重负担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学校也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既涉及社会就业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社会和家长的人才观等,也涉及课程、教材和教法、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学生评价等教育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必须把“减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认真解决。
就目前教育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主要采取的措施,王湛介绍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近年来对现行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进行过多次修订。1999年又启动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已于2001年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去年9月在全国28个省的41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新课程实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实验区,广大教师教育观念正在深刻转变,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据悉,教育部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今年各省的每个地级市都将确定一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秋季,将在两年实验的基础上,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其它课程,2004年全面推广新课程,到2005年秋季,全国小学、初中各起始年级都启用新课程。
教材建设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环节。王湛说,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从以前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教材,转变为选用六套规划教材和百余种单科教材。近两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首先是调整现行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其次是组织编写配套的新教材,目前已审查通过了140余册(共49种)新教材,并开始在实验区进行实验。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改变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通过教材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谈到社会各界颇为关注的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王湛说,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部分,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非常关键。新课程强调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学习目标,而且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等,方法上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同时将积极探索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尝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机制。
据了解,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制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总结各地中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已对中考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积极进行减少升学考试科目的试验,考试命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发挥中考改革对“减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