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常谈常新论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08

  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灵魂,是一个开放性的常谈常新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这种变化,党和政府推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了“三个面向”的方针,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些方针、战略和计划是新的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观念转变的基准点。

  一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阶段教育观念转变的形势已有根本的不同。因为,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是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的,是一种超越性发展。这种发展带有挑战性和超越性——对我国传统教育的挑战,对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挑战,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应战,对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迎战。在这种挑战、应战、迎战中,我们要超越他人,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自身,特别是要挣脱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使新的教育价值观成为全民共识,并建立相应的新的教育质量观、教育效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等。

  教育观念的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说变就变了。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转变教育观念”虽是我们耳边最响亮的口号,但谈归谈,变归变,谈的多,变的少。大谈实施素质教育,而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还没摆脱茫茫的题海,在漫漫的升学征途上艰难鏖战。显然,新形势下转变教育观念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说明这个老生常谈还谈得不够响、不够亮、不够准、不够深、不够新!

  二

  转变教育观念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价等,都需要一个全面科学的观念定位,理论研究要为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理论支持。目前,我们教育实践中的短视行为、模仿倾向、随意性和盲目性随处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中,面对许许多多的教育实践难题,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来自对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教育观念是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的剖析和反思,是对教育的社会制约要素的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的驱动力来源于现实教育实践,来源于教育的社会制约要素的制约力。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从理论中学出来的,而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进行的。

  三

  教育机制是引导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的根本保证。要强化教育督导制度、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分配制度的引导功能,用政策和制度来引导、鼓励、监督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大力加强转变教育观念的舆论宣传,为教育观念的转变鸣锣开道,积极呵护,营造一个观念转变的大氛围、大气候。

  对于普通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在一种机制和理论指导的作用下,通过对每一个教育实践环节的改善来逐渐实现的。这其中,机制、制度是保障,理论是方向指导,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抽象的而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从改变一次对学生的批评方式,改变一次讲课的叙述角度,改变一次教育评估的立足点等一些细小的环节入手,从而促使观念的转变。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和谐完善地发展,一切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做法都可以尝试。

  四

  转变教育观念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首先,各级政府官员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而使教育政策的制定,经费的投入,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对教育活动的领导更符合实际需要。其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这是明摆着的,无需多讲。最后全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组成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整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也许会与教育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旦发生,其教育观念就会对教育发生影响。目前,家庭教育很热,但问题最突出。其根本问题是教育价值观片面、偏激。教育家们担心,多少孩子将要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教育需求下,成不了龙反而成虫。

  我们的教育观念,既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人的发展需要,更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样,转变教育观念就应是全方位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推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必然是一次彻底的教育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必然是在一个较高境界上和更深层次上探索教育规律和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教育观念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但要常谈,而且要谈得响,谈得亮,谈得准,谈得深,谈得新!(作者单位:陕西省教育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