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留美文化冲击面面观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20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学人到达美国院校、研究机构时会不适应。对此,我们称之为文化冲击。留美学人在应对中有什么经验教训呢?

    不提问的学生不是优秀学生。

    中国是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西方文化强调竞争,敢于冒险。美国人性格直率,在美国高等院校采取讨论教学时,美国学生往往踊跃发言,不怕打断老师的话,不怕问倒老师。有的导师把自己的科研项目搬上课堂,引导讨论,集思广益,被问倒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阶梯。中国学生上课一般座位略靠前,通常不好意思坐到最前排,也不随便开口。等到深思熟虑后想提问时,别的同学早问过了。这常常给导师留下不良印象。美国导师的价值取向是:不提问的学生不是优秀学生。

    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谈同善,知道应该提问,但性格拘谨,心理怯懦,临场讲不出来。同时对这种教学方式也不习惯。为适应课堂讨论式教学,他采取先预习讲义,或搜集有关课题的资料,引出问题提纲,结合课堂情况大胆提问,受到导师赞扬。他前三次提问都面红耳赤,额头出汗,次数多了也就自然了。回忆这个过程,小谈讲:“首先要理解在不同社会环境里价值观念也有差异,这样才能鼓起勇气去做;通过大胆提问,敢讲不同意见,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敢不敢提问也是一个魄力问题。经过这番锻炼,觉得自己做事比较果断了,反应也更为灵敏。现在不用再列提问提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