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呼应的是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幼小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每个周末的公共汽车上,身旁是提着乐器的家长。每年的音乐考级近万人数,都证明艺术后备军的强大。而今天在艺术院校中徘徊的年轻人也许将是这些孩子的明天。然而,怀着殷切希望的家长们有多少会考虑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呢?
    现状:艺术特长是家长的心病
    由于大批音乐界、教育界专家认识到学生追求“艺术特长生”的恶果,实行了12年的音乐考级从今年起开始改革:从以前的一年两次变为一次。报名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各专业3~9级和演奏级考试的考生,在报名前需先取得“音乐基础知识”一级测试的合格证书。这主要避免了一些家长单纯为考级而让孩子学习音乐,即使过级,但连基础知识都不掌握。而北京许多中学也取消了“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情况会不会好些呢?
    记者在音乐学院附近遇到了上5年级的小蕾和她的妈妈。她是来学小号的,上午学五线谱,下午练小号。小蕾的妈妈谈起将来的升学就是满腹苦经:“现在教委取消了艺术特长生的加分,可是最好将来的学校能照顾到孩子的艺术特长,因为如果初中阶段没有确定孩子的艺术方向,升入高中后,学业压力大,就没有机会了。而现在只有某某中学有个小号队,可是录取标准严格。考试前一天才发给谱子,练一天就考试,这样孩子就更得加强补习。失去上这个学校的机会,到时微机分配,就不知道会被分到几流中学了。”
    胖胖的小蕾坐在旁边,对妈妈絮絮叨叨十分不耐烦,只想回家和小朋友去玩。可能她并没有听懂妈妈的心事,可能她对进哪个中学并不在意,只要和现在的同学在一起就可以了。
    看来不但是教育界要改变招考的方式,家长也要改变教育的方向,总抱着“艺术特长生”的思想不放,迟早会伤及孩子。
    即使孩子终身定向为艺术,家长也不能放下心来。为了进入艺术殿堂,家长和孩子还要过五关斩六将。
    在舞蹈学院考场的丽丽是从兰州来。13岁的丽丽这次来京的日程十分繁忙,上午要去见舞蹈学院的老师,下午要到铁道文工团参加面试。丽丽面对着个子、相貌、身体素质、舞蹈技能等层层关卡,连今后会不会发胖都是标准之一。虽然丽丽的舞跳得不错,可是家里人却直摇头:“有个长得漂亮、个头也不错的男孩还要给老师塞了2万。女孩们的竞争这么多,听说有给考官送十几万的,我们不好过。”失去这次机会,就错过了接受正规舞蹈训练的最好年纪,为了对得起孩子,家长们只有一拼。
    许多高中主课老教师4、5月份都不得不给一批这样的学生补课。他们都是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而且顺利地通过了专业课的考试。这时他们只要全部通过会考科目,或者高考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入学了。但是由于这些孩子平时偏科十分严重,他们的数理化及外语都远不达标,所以要通过恶补。有一个老教师常常讲起这样一个孩子,他的画连上海美术学院的教授都赞许,校方许诺只要高考总分达到200分,就可以录取。即使他临时补习十分刻苦,但是还是没有考过这个极低的分数线。艺术生普遍的偏科在高中校园里是常见的情况。可是有的孩子因为在艺术上投入过大,影响到对整体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还没升初中,就对父母提出不想到学校去上学了。
    后果:艺术特长带来的苦与乐
    某大学建筑专业大一学生赵静,现在的同学都不知道她曾经学了12年的小提琴,并且拥有7级证书。即使在联欢会上,她也不会演奏小提琴。按赵静的话说:“我要忘记和小提琴在一起的日子。”赵静说,她花在小提琴上的心血太多了,而得到的快乐太少了。赵静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独生女要求很高,特别教给她的一条就是: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为了小提琴,父母带她遍访名师。除了每星期要到少年宫上课,还要到特别聘请的老师家请老师指点。随着过级的难度增加,她要坐火车到北京、天津去音乐教授家上课。
    音乐考级,赵静一次不落地参加。而功课和音乐的冲突,也越来越大。赵静最后一次参加音乐考级正赶上高中会考,两相冲突。赵静练完琴后要在深夜里复习功课。赵静说这样勉强自己,只是为了高考时沾些光。为了现在看来有些可笑的原因,赵静对伴随自己童年、少年的小提琴深深的厌恶。赵静说:“小提琴也不是没有带来好处,进重点中学时有加分。可是上了重点中学才发现同学们都会一两手。”好强的赵静不甘落后,可是越练越发现自己不如别人,音乐成为负担。
    为了赵静学好小提琴,家里可没少花钱。光合适的小提琴就换了3把,其中所费不菲。而上课、补习、考级的费用每年约计上万元,赵静说:“200多块钱可以供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一年,而这只是我们这些学琴的付给教授一次的补习费。”
    家长即使不盼望孩子多才多艺,也认为技多不压身。但是很多学习艺术的孩子会越来越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项自己不喜欢的乐器上花费大量时间。有位手风琴拉得很好的女孩带着深深的厌恶说:“手风琴只是我爸爸喜欢的,现在谁还拉这东西。”
    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为了有“艺术特长生”报名资格,让多少孩子流汗流泪。而应运而生的专门教考级的老师、考级课本也让音乐界人士认为急需整顿。
    出路:放开了才是发展的全部
    报考艺术院校的热潮,也许我们未来的艺术新星孕育其中,可是有多少孩子能成为李云迪式的音乐天才呢?而其中孩子对艺术的热爱也是应该鼓励的,而且社会对懂艺术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接受正规艺术教育,也不一定盯着仅有的几所院校。在北京远郊的工艺学院的刘阳就选择了一条便捷的艺术之路。出身医药世家的刘阳报考雕塑专业的行动,遭到了全家一致反对,对孩子到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求学,家里面顾虑重重。“可是现在他们不反对了。”刘阳说,“我们学校有全亚洲最大的画室,老师都很敬业。学校对我们的文化课要求也很高。”刘阳说当年他也想考清华美院,但是消耗太大。刘阳说:“选择哪条路,要看你是爱艺术,还是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