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现在的许多幼儿园负责人和家长特别热衷于“超前教育”,试图把孩子从小就培养成高素质的“尖子”,或有学问的聪明娃娃。有不少家长挖空心思选择幼儿园,请家教,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使孩子“两岁学写字,三岁学神算,四岁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已成为许多地方的普遍现象。
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学校的老师们,对“超前教育”早有异议。这种“超前教育”对娃娃们只教“学问”,单调的学习使孩子们对“超前教育”感到枯燥无味,其中许多人已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进小学学习都感到惧怕。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反映说,参加过“超前教育”的孩子,有的坐姿不正确,拿笔的姿势也不对;有的孩子写字如画画,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神算的孩子做起算术来,错误百出。因此,纠正这些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成了小学一年级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有的中学老师提出,不能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应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小进行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涵养、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集体观念,以及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的ABC。曾经有传闻或报道称,有的中学生在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就出走不归;有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因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谈恋爱受到挫折,就跳楼或上吊自杀。不少大学教授说,现在是让幼儿园和小学的娃娃们学知识,做“学问”,而让大学的教授们来教大学生和研究生们如何遵守社会公德规范,注意素质培养。一些本该在学前、初等和中等教育中逐步培养的素质,现在却交由高等教育来“补课”,完全倒置了本末。
我曾于2000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超前教育弊多利少,不宜提倡”的提案,引起社会上的普遍关注与赞同。现在看来,许多家长和“超前教育家”们对“超前教育”的严重危害并没有真正认识,他们的错误观念至今仍未转变过来,中国少年儿童的素质正面临严峻挑战和全面质疑。我们正在培养的下一代,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赢得激烈的国际竞争,关系到中华民族成败兴衰,是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如果按某些家长和“超前教育专家”们的想法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是畸形发展的一代,经不起国际竞争的一代。如果现在不刹住“超前教育”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要付出惨痛代价。
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拒绝“超前教育”。要有规划有步骤地建立并健全学前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享受幼年的欢乐,并注意对他们进行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和道德教育。例如,培养他们讲礼貌、爱卫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尊敬老师长辈等基本素质,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当像教育成年公民那样要求娃娃们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但是我们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得到高尚道德的薰陶,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为了做到这些,同样重要的是,家长们应当尽快转变观念,切不可做揠苗助长的蠢事。学算术、学外语、学电脑等,都不要操之过早,操之过急,等孩子们成长到一定年龄段时再学也不迟;过早地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智力教育,使他们过早地承受超负荷脑力劳动,将很可能导致少儿早熟和早衰,是极其危险的。
学前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兴衰,亟待加强,必须引起政府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超前教育”严重危害少年儿童,是不折不扣的拔苗助长,应予坚决拒绝。
(作者系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