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丁磊创造了两项全国“年龄纪录”:11岁拿到自考英语大专文凭,14岁获得计算机信息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
     进校去读研究生,是少儿郎的14岁目标。
     “奇迹”?知情人皆晓个中原委:他放弃了大量中小学必读课程,小小年纪就“锁定”了专业,径直腾跳取文凭。
     据记者了解,“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研究生”纪录,是由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78级学生谢彦波创写,1982年他进入中科院读研是15岁,比丁磊年长一岁。
     丁磊先向美国马赫西管理大学申请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对方以“年龄太小,不适合异国独立生活”的回复,拒绝。
     数天前,浙江大学作出答复:丁磊不符合国家免试入校读研究生的条件,不予接收。而包括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在内的其他几所大学,对记者的询问或语气谨慎,“正在研究”;或讳莫如深,“无可奉告”。
     “年龄纪录”会不会改写?大学校门该不该破例?“弃课腾跳”有没有价值?记者走近少儿郎。
     不是天才是常人
     一个14岁就拿到大学本科文凭的孩子,还不是天才?“决不是!”丁磊的父亲丁龙兴反复向记者强调,不是他想炫耀“教子有方”,而是儿子实在资质平平。
     知儿莫如父。丁磊8岁就读育才小学二年级时,父亲为他选择了自考英语大专之路,为专攻英语,丁磊放弃小学所有副课,语数主课只求及格。11岁,读飞虹中学初中预备班的丁磊拿到英语大专文凭,又马不停蹄地攻读计算机本科,只是为了提前初中毕业,丁磊在学校呆过两个月,恶补数理化。丁磊的学习方式,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挑着学”,与计算机无关的课程,如高中的语、数、理、化通通弃之不顾了。丁磊参加英语大专自学考试的头两年,考一门砸一门。如不是舍弃了高中课程,把精力全花在几门自学考课程上,绝不可能拿到本科文凭。
     不是天才,是常人。小学班主任丁佳楣老师这样评价当时的丁磊:课堂反应平平,学习成绩中上,唯一出挑之处是作文中常有令人意外的成语出现。飞虹中学的校长胡善通告诉记者,尽管初中预备班时丁磊已拿到大专文凭,尽管他提前完成初中学业,但毕业考试成绩一般,物理和数学还补考了一次。
     “我是常人”,丁磊自己也一再表白。是常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刻苦勤奋的常人。
     “弃课腾跳”有后患
     是争分夺秒的勤奋,更是父亲“惊世骇俗”的教育方法,使并非天才的丁磊14岁拿到了本科文凭。丁磊还在襁褓时,父母离异,父亲放弃了远洋轮报务员的工作,回家一心一意培养儿子。怎么培养?“人生苦短,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其按部就班地学,不如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最直接的专业知识。”
     现在,丁磊父亲迫切想让儿子“免试”读研,他抱定了一字宗旨———“快”!所以听到记者建议丁磊明年1月份去参加正式考研时,父子俩异口同声:“这要中断学习进程,用9个月的时间去复习考研,太浪费。”
     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素质教育改革是举国关注热点。系统学习就是“慢”?复习迎考是“浪费”?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专家。
     “‘丁磊现象’极为罕见,既然出现了,我们应当关注”,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李酉亭说。如何培养引导学生特长,该校也有针对性调整课程编排的打算,因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在专业思维培养方面可能有欠缺。”说到小丁磊“弃课腾跳”之路,李校长摇头:“其实,智商中上的孩子,通过丁磊式的‘腾跳’都有可能达到等同水平。但大量弃课,知识结构注定残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对孩子长远发展不利。”
     父亲说他也是有苦难言。当年为避免机械化的“应试”,让孩子从学校“逃”回了家,可重文凭的社会现实又逼得他儿子不得不去对付一次次的“应试”,“从一个怪圈走入另一个怪圈。”
     长期自学使丁磊的某些学习能力确实比同龄人强。“他接受新知识比较快”,花了两个月指导丁磊通过《线形代数》和《概率论》考试的叶磐副教授如是道,“除了解题技巧外,数学更讲究境界修养,两个月囫囵吞枣,怎能有深刻领悟?”
     长期跟踪“丁磊现象”的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李金梅老师不赞成家长“包办”的教育方式。“子不教,父之过。但孩子的明天不只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属于国家。学校教育就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杜成宪教授认为,如何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丁磊的成长道路确有可供借鉴之处,但杜教授担心丁磊正走向极端:过度选择和跳跃学习课程,“只学自考科目,不是素质教育的方向”。杜教授说,学问到高处就是一种境界,只有开阔的视野、深厚的积累方可造就。试想,不学历史,从何得知人类历程国家荣辱?不学语文,怎能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丽?不学化学物理,又如何认识物质世界的奥妙?丁磊不是在学计算机吗,如果他连化学的皮毛都一无所知,学问的“境界”终有限。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追求境界,追求人生的完整。放眼世界,各国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那是数百年教育实践的精粹,“弃课腾跳”失之轻率了吧。
     当务之急是“补课”
     读研,出国,创业———是丁磊读完本科后的三个预案。
     出国受挫,读研前途未卜,丁磊开始做起创业准备。
     如果读研的门最终关死,他打算在本科毕业论文《开放式原码的Bug子系统》基础上,研发能跟踪应用软件缺陷的软件产品。据丁磊父亲介绍,目前已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表示兴趣。
     创业不比读书,14岁,能行吗?采访中,丁磊不时提到一位同龄人,加拿大“网络神童”佩里斯。这位“神童”3岁起玩电脑,11岁时就创立了赛泊泰克网页设计公司,蜚声全球。虽说“神童”事业比丁磊先走一步,但回过头来还是要去再上学,按部就班读着初中二年级。知否?上课是“神童”现在的“主业”,公司一应琐事已交由其父代为管理。
     丁磊的另一位偶像是,17岁写出《黑客攻防秘技》后被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破格录取的“少年黑客”满舟。读书之余,他还经营着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丁磊特地前去讨教创业经验,没想到“偶像”苦经一大堆:IT行业整体不景气,公司只是勉强维持;学习基础本来就差,上学期有几门功课太勉强。两头放不下,两头不着落。满舟以过来人身份郑重劝告丁磊:博大才能精深。读书去!晚补不如早补。
     其实丁磊父子也明白,无论出国还是创业,14岁的丁磊力有不逮,继续深造是丁磊的最好选择。所以他们心有不甘,大学既然可以免试接受优秀的本科在校生读研,为何自考生就不能有“免试”机会?
     “免试”应当足够“优秀”,否则就是勉为其难。
     小丁磊有着打算有着迷惘。但,毕竟只有14岁。别失望,莫迷惘,少年心事当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