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将后勤部门“放”出去
许多中学校长都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学校办成“小社会”,如今校长不好当。在这里,有食堂、有学生宿舍,还有保安、收发、水电、绿化……专门有个总务处管着还不够,校长还得为这些事天天操心。
其中,问题最突出的还是食堂问题。说起食堂,不少校长都面露难色: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贴着钱办食堂,学生并不买账,每天成群结队往外跑,宁愿吃小馆子,也不吃食堂的饭菜。每年,食堂的工作情况、工作考核也是管理上的“重头戏”,牵扯了校长的很大一部分精力。
成都某中学校长提出,现在大学搞后勤社会化,目的之一也是解放校长,解放管理者,中学是不是也可以搞呢?
与中学不一样,小学食堂因为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在经费上相对宽松一些。可成都一所小学的校长说,她还是想把每年有20万元纯利润的食堂承包出去。原因是:太操心了——学校食堂从早晨买菜开始,每天上午马不停蹄才能赶上学生的吃饭时间。而这个过程,总务处都派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天都要在价格、卫生、质量上把关,忙得人仰马翻,可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花样品种翻新不够;不熟悉市场,成本开支偏大;食堂人员管理难。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去年的一天,有国外代表团到学校考察,学校临时到外面请了一家饮食店来帮助。那顿午餐非常丰盛,客人吃得很满意。这也给学校一个启示,能不能用承包或是其他方式将食堂“放”出去。
实践:服务学生、解放校长、激活学校
去年,成都石室中学完成学校食堂的人员分流,通过对外招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让两家饮食公司将“餐馆”办到学校,实现学校食堂的社会化。运行一学期来,学生、教师的反响都很好,学校终于从馆子拉回了学生,在食堂管理上,学校行政也第一次品尝到了轻松。
据石室中学分管后勤的副校长韩晏介绍,该校后勤改革的第一步并不是食堂,而是保安和收发。早在2000年6月,学校就与某物业公司签订协议,请物业公司派人到学校从事保安、收发工作,学校只管用人,不管人员工资及其管理。
这一步走出去之后,学校发现在管理上特别轻松,于是,开始思考如何让正在修建的新食堂也焕发出活力。为此,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当时,成都正在或已经尝试食堂改革的学校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人员安置问题,改革主要采取的是校内承包的形式。调研之后,石室中学决定先分流食堂人员,进行校内转岗聘用,然后对外公布招标方案,严格竞标,实现真正的食堂社会化。
如今,石室中学宽敞、现代的食堂,每天中午能吸引近千名学生用餐。
韩晏说,与大学后勤社会化不同,中小学后勤改革不能完全将后勤推给社会。搞后勤改革,学校管理上减轻的是工作量,加重的是责任心。
近日,记者还从四川省中、初等学校后勤与产业工作例会上了解到,雅安中学、荥经中学今春先后面向社会招聘学校后勤服务中心总经理,两所学校除医务室暂未“社会化”外,其余包括学生公寓、食堂、物业、绿化在内的后勤工作,全部由服务中心管理。雅安中学原有的后勤人员20余人招聘进入服务中心,工资仍由学校发放,奖金则根据工作业绩,由中心考核认定。这样的改革,是“政策”之内较为彻底的改革模式。
实际上,在四川省,更早思考并尝试中小学后勤改革的,是经济更为贫困地方的学校。川东北、川南等地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尝试,采取的多为贷款修宿舍、引资建食堂或是股份合作的形式。
2000年,安岳实验中学借市场之手,尝试成立校内服务总公司,由公司全面负责对学生食堂、学生公寓的经营和管理,实验中学不再对食堂和学生公寓进行投入。2500平方米的公寓修建,完全依靠市场运作,学校分文未出。
尝试后勤改革,盈利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个——服务学生,解放校长,激活学校。
思考:体制、观念仍是瓶颈
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性强,牵涉到方方面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想法光靠一所学校是难以实现的。雅安市教育局勤工俭学科负责人刘亦龙认为,现在正处于中小学后勤改革的摸索期,一些有条件、成规模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可是相应的政策支持没有跟上。
成都市教育局负责该项工作的李处长说,当前制约中小学后勤改革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支持不够,许多学校有想法却不敢也不知如何行动;二是人事改革不配套,后勤人员的去留问题非常敏感。据了解,成都市将在最近对全市已经开始进行后勤改革的中小学进行一次摸底调研,把问题亮出来探讨,把值得推广的经验推广开来。
中小学后勤改革之路还很长,先行者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