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接受了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的最大一笔捐款:可口可乐公司出资350万元捐建20所希望网校——可口可乐网络学习中心,据悉目前已确定的20所网络学习中心将分布在北京、沈阳、哈尔滨、成都等13个地区,有关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希望小学信息化迈向新的阶段,中国的网络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据调查,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懂得运用互联网的人数已达62.33%,但在贫困边远地区的许多青少年却缺乏接触电脑的机会。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认为,在亚洲范围内,“有网络”和“无网络”地区之间已经出现“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那些拥有电脑知识和技能的人与未拥有人们之间的差距现象。占全球收入1/5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86%,而互联网用户占全球93%。由于这种鸿沟的存在和扩大,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差距也将日益扩大,从而造成迫切的社会问题。中国青基会秘书长顾晓今认为,不采取有效措施跨越“数字鸿沟”,可能会使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的差异迅速扩大,能否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会是中国贫困落后地区教育事业能否实现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新世纪全面实施的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是希望工程在新世纪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性举措,是希望工程深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对我国政府“校校通”工程的有力支持和配合。按照正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计划,在未来5—10年间,将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对“校校通”工程,政府除了直接给予大力支持以外,同时鼓励社会各界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可口可乐公司亚洲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安盛德对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充满信心:“我们深知数字鸿沟是中国及亚太区其他国家的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全力支持当地公益事业开展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远程教育计划。”在世界各地,可口可乐公司在自身的信息化发展中看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信息化发展的差距而带来的经济差距,促使公司在整个亚太地区推行跨越“数字鸿沟”的计划。在中国捐建的可口可乐网络学习中心是此计划的一部分。此前,可口可乐公司对希望工程的累计捐款已接近3000万元人民币,可口可乐公司捐建的51所希望小学,资助希望工程受助生赴美国参加奥运火炬接力,为新中国第一代乡村大学生提供奖学金,捐助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等系列活动,已成为希望工程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希望网校的建设项目上,可口可乐公司又成为首家捐助企业。
据了解,中国青基会计划2001年在全国1200所希望小学和其他农村中小学建立希望网校单点接受站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力争用3年时间为8000所希望小学开通希望网校。由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网络学习中心的建立可能会比过去建设希望小学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网络技术可以使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普及和传播,打破过去时空分割的界限。国家发展“十五”计划中强调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信息时代,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城市化。中国青基会秘书长顾晓今赞赏可口可乐公司捐建网络学习中心,是企业帮助推动缩小“数字鸿沟”的最佳典范。
她说,希望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人们,几百元钱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将来,“希望网校——可口可乐网络学习中心”也会告诉人们,一所网络学习中心就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面貌。这是一种迅速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