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校重金奖高分考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6-25

  今年各高校的招生策略,可谓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离高考报名尚有两个多月,很多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深入基层”动员考生去了;同时展开的“媒体宣传大战”,也是承诺什么的都有,顶尖学校承诺考生只要上了调档线就录,并特意说明有很多转换专业的机会,更多的高校承诺对优秀考生将提供就读各种试验班以及本—硕—博连读机会……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则当数重金“悬赏”:西北某高校刚开出省、市状元奖8万元的高价,华北某高校就水涨船高,省市理科前20名、文科前10名就可拿到12万元;山东一所高校才打出400万元奖新生的“牌”,湖北一老牌学校就“技高一筹”,不仅奖高分考生数万元,还奖推荐高分考生的中学校长和老师1万元到数千元不等……

  重金奖高分考生,社会反响如何?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上的一个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重金奖高分考生“是发展的必然,很正常”的占近28%,认为“不应该提倡”的占50%,认为“说明生源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占22%。

  “这体现了一种进步。中国每年有上万人到美国读书,但有几个是自己花钱?多数是花美国大学的钱。可在国内,有多少学校能让真正优秀的人花学校的钱上学?”在采访中,有多位被访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重奖对考生的影响几何?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北京考生,对此反映并不强烈,有实力的考生仍然把目标锁定在北大、清华等高校。而一位安徽农村的考生则说,他准备报考设重奖的高校,“每年,我们这里学生报考师范和军校的都很多,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现在普通高校设重金奖新生,对我们很有吸引力。”署名“胡伟民”的网友也认为,重奖有利于成绩优秀的贫困生择校,值得推广。

  但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反对声均高过了赞成声。署名“钟一道”的网友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应唯利是图。而另外一位网友则表示,“高校不应只想招好学生,而应多考虑考虑自己的条件能否对得起这些学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教授对记者说:“其实各校都对优秀学生有各种奖励,包括奖学金、减免学杂费等。我认为学校更应把功夫下在如何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条件上。比如因材施教,给优秀本科生办研究生图书证、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为他们配导师,让他们及早介入科研工作,本科—研究生统筹培养……总之,应从鼓励学生成才的角度吸引考生,而不应用钱来‘钓’。”

  “高考几分之差,代表不了什么。如果学校根据考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且对待各等学生的差别很大,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平等和谐的环境,应把钱投向更多的贫困生。”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位教师说。

  一位强调是个人观点的教育官员说,奖励高分考生应有个度。采取设置高额奖学金的办法,是不正当竞争。比如,乙学校不如甲学校教学质量高,但是以重金的方式吸引了更多优秀生源,这些优秀学生在乙学校受到的教育不如在甲学校,显然这对甲学校和学生都是不公平的。

  教育专家杨东平教授称重金奖高分考生现象为“商业化炒作”。他说:“这样做使教育染上商业化色彩,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的社会形象都没有好处。优秀人才的成长过程很复杂,优秀大学也是如此,不能急功近利,靠炒作来实现。越是优秀的学生,对培养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学校如此做表面文章,不如把力气花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上。而且,一次考试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600分与620分到底有多大的差距?重金奖高分考生,会助长学生对高分的过分追求,这种价值取向不可取。国外高校也设奖学金,但不是完全根据考分高低,而是根据该生的全面发展状态而定。”

  一位长年跑教育的记者认为,目前各高校优秀教师资源紧缺、学科专业设置尚不完善,一些学校的牌子更多是依靠学生支撑,正所谓“老师以学生为荣,学校以学生为荣”。这是导致学校生源非良性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