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下午,崇文区一所小学的同学们进行轮滑训练,准备参加“十一”游行。
他们分成两队,一队同学技术娴熟,二队同学是预备队员。
能参加50周年国庆游行是难得的好机会。一队的王辰感到很自豪,她在场上伸
展自如,滑得十分轻松。
“王辰,你的动作不规范!”老师提醒道。王辰适当地调整姿势。过了一会儿,
老师又说她,王辰的步伐似乎有点儿乱了。
“王辰,你腿总蹬不直。”老师严厉起来。中间休息时,老师让她到二队训练。
王辰有些闷闷不乐,轻松惬意的表情不见了。
二队训练开始,王辰紧闭双唇,看得出她心里觉得很委屈。
训练后,老师又批评了她。王辰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涌了出来。
等王辰的情绪稍微稳定,记者拉她在树阴里坐下。她抽泣着说:“我本来滑得
挺好的。今天因为我前面的同学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以致我总是掌握不好步子的节
奏。到了二队后,其实,我想好好滑,但我们的水平不一样,我和他们根本没法保
持一致。老师平时对我挺好的,经常开玩笑,没想到他今天这么厉害……”
王辰真是觉得太委屈了。
■专家点评
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孩子常会感到委屈,家长应针对不同情形,教给孩子相
应的处理方式。委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不恰当的评价。此时
孩子应为自己申辩,向成人说明事实真相,讨回公道。另一类是做了错事,受到批
评指责,或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时,孩子一时不理解。此时,孩子要学会面对自己的
过错和失败,今后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孩子遇到不公正的批评向家长
哭诉时,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内心情绪,抱怨他们缺乏良好心理素质,有时可能是
成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却把责任推向孩子。所以家长要辨明情况,再做判断。
文/立新 摄影/杨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