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生小何“最近比较烦”,自从高考成绩下来后,出门碰上认识的人,
对方的第一句话总是:“考了多少分啊?”被迫就同一问题回答了多得数不清的遍
数后,临场发挥不佳的小何不禁要问:分数能否成为我的隐私?
回答一:可以
不久前,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就倡导了“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这一新
理念。他认为,应试教育以分数一把尺子衡量人的成败,并以公布分数、排名次等
方式强化这种并不科学的评价,必然会让大多数孩子成为失败者,而更有可能让那
些失败最惨者生出邪念甚至走向绝路。而“分数隐私化”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
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真正地热爱学习并做到身心健康。
回答二:没有必要
有个小学生说得很实在:“分数变成隐私不好。差同学考得差,谁也不知道,
他也就无法激励自己了。如果给别人看了,大家不起哄,而是帮助他,这样就进步
了。”
更有家长认为:“如果分数成了孩子的隐私,那我们就很难把握孩子的学习情
况,无法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再试想,如果分数成为孩子的隐私,
孩子不必为考得不好而尴尬,自尊心可能会躲过一些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不会
滋生出逃避现实的不良心理呢?”
第三种意见
还有专家指出,应从尊重学生出发,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以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全面发展其个性为根本目的,灵活地对待分数。服
从这个大原则,分数该不该公布,其重要性就退居其次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我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常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