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互联网和教育:两个轮子 一种动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7-25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思科系统公司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

  今年2月25日,世界银行和国际青年基金组织宣布将思科网络学院选为世界银行的商业发展伙伴计划( BPD)的一种模式,思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说,“互联网为商业、个人和政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掌握了正确的技能和知识的人会成为赢家。”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备受青睐

  思科网络学院项目是一项面向全球的非赢利性的教育计划,由思科公司与符合条件的大学合作建立,采用完整、严格、科学的网络教育管理体系,以培养掌握最新网络技术的人才。这一项目在全球备受欢迎,迄今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有关院校与思科合作建立了5000多所思科网络学院。

  作为青年发展全球合作计划的两个合作发起者,世界银行组织和国际青年基金的目标是为世界上正在接受教育的青年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该合作计划宣布,将利用BPD 的资源,把思科网络学院的课程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给学生们在网络和信息技术时代提供平等的人生发展机会。

  “今天威胁年轻人的许多问题,比如贫穷、吸毒和失业,并没有国界。”世界银行组织总裁詹姆士·沃尔芬森说,“永远不要忽视年轻一代的需求和渴望,他们将改变世界经济。这些年轻人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民主社会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在经济建设中担当主动的角色。这就是思科网络学院计划的贡献。”

  思科网络学院是一个综合的网络学习环境,它被设计用来向技术员工传递最新网络技术信息,并且帮助学校安装和维护自己的网络。四个学期的课程教育,将向高中、高校和成人教育中的学生传授有关设计、建造和维护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

  最近,思科系统公司将向中国西部地区30所具备条件的大学捐赠思科网络学院项目,包括必要的网络实验设备、师资培训及电子教材,以帮助这些大学开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教育课程。此前,思科公司在中国已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著名高校开展了此项合作。

  互联网大学呼之欲出

  据新华社报道,5月15日,法国总理莱昂纳尔·若斯潘宣布,法国政府将建立法国历史上第一所互联网大学,并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据称,这所大学将提供有关互联网技术的高等教育,并为在职人员重新培训创造必要的学习机会。

  除了兴建互联网大学外,法国政府还将为互联网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若斯潘说: “目前美国的信息技术研究占用了20%的公共研究经费,而法国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只占全部研究预算的5%。从长远发展的战略来看,这种情形是不能容忍的。”  

  由于在互联网技术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若斯潘政府感到了巨大压力,认为要推动持久、健康的发展并创造新的就业形式,必须依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此前,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戴维·布伦基特在3月15日宣布,英国将建新型网上电子大学,力争在全球教育市场的激烈争夺中抢得先机。这种新型“电子大学”将以大学与私营企业的联合体形式出现,面向海外学生和希望提高职业技能的成人教育。布伦特说:“知识经济的来临,加剧了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学习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网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美国,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像首都华盛顿的格兰德中学一样,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和绝大部分教室里都设有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学生们可以通过上网获取各种有益的知识。每一所大学也早已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接。近几年来,大学与政府部门、大型组织和像思科这样的公司一起,为中小学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为师生提供了许多教学、学习、讨论和交流的园地。

  早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就提出了一项“教育技术行动”。这个行动纲领要求,到2000年底,全美中小学的每个教室都将连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21世纪现代技术的教育。美国教育部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显示,到1999年底,美国中小学已有95%的学校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连网的中小学教室比例高达63%,平均每九人学生拥有一台连网的电脑。

  美国学校教学以讨论见长。现在,学生在课前通过电脑查询参考资料,获得有关的历史、地理、科技等知识,到上课时就能进行更充分的课堂交流;或利用电脑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在实验中对获得的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甚至在非常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有关知识。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观念,培养了这种能力,这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极为有利。

  在中国,清华、北大、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先后开始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活动。清华大学的网上课程采用基于Web 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通过E-mail提交作业与答疑,通过主页讨论区开展教学讨论,每门课程一般在清华大学安排两次面授答疑和辅导。

  遵照“宽进严出”的原则,网上大学的考试与在校生同堂同卷。全部课程在四年内学完并考试合格者,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结业证书。

  “希望网校”孕育希望  

  中国的中小学的远程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著名的“希望工程”已把工作重点转向对已有的希望小学的后续扶持,即以援建“希望网校”电子教室为新的工作重心,使其能够尽早获得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资源。

  “希望网校”设置面向学生的“中国名校课堂”和面向教师的“园丁工程”两个核心板块,汇集全国的优秀教师教学资源,面向全国提供与样板校园同步的远程网络教学和师资培训。同时,“希望网校”计划在每一间电子教室的局域教学网络上提供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库,以帮助教师及中小学生克服在传统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希望网校”的同步教学,能使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都能得到丰富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信息,以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差距。教师和学生可从网校每星期获得一次样板校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案、教学设计、教法、考试与评估、研究项目、管理方法、各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材料、考试与复习指导、练习、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服务。

  “希望网校”的教育软件资源库提供各种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包括工具软件、课件、教学软件素材等)的下载服务、各种商品性教育软件介绍、专家对教育软件的评价信息以及所推荐的教育软件介绍等。

  “希望网校”发布教育教学新闻与信息,包括近期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新闻、会议、文件、教育组织活动信息、专题报道、教育报刊文摘等。

  “希望网校”的教育教学周刊充分发挥网上出版期刊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出版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外语教育、物理教育、信息化教育等学科课程周刊,以及其它有关教育管理、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方面专题性的周刊。

  “希望网校”还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料库,包括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宏观决策与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基础教育基本信息库等几个资料库及资料检索,资料库收集了历年来在各种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资料等。

  此外,“希望网校”也提供教育产品信息,包括各公司软硬件、教育书刊、学校与家庭教育用产品的宣传与介绍。

  除了“希望网校”以外,互联网上还有不少中等教育网络站,其中多数按照“名校家教”的模式进行商业化运作。

  网络发展也要“扶贫”

  网络教育是如此重要,这使缺乏网络设施和观念的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加深经济社会发展的鸿沟,即使在网络发展最快的美国,情况也不例外。今年4月17-1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行了一次马不停蹄的网络“扶贫”之旅,从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一直跑到伊利诺伊,26日又从首都华盛顿到了北卡罗来纳。克林顿每到一处,都大谈互联网的优势,呼吁各界同政府一道帮助贫困地区,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地区迅速发展网络,消除“网络文盲”,填平“数字鸿沟”,让每一个美国人享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好处。

  为了推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消除“技术领域的贫富差距”,早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就提出了一项计划,要让美国每个教室、每个图书馆都连上互联网。1996年,克林顿又提出要迎接“技术扫盲挑战”。这使美国中小学教室联网的比例从1994年的3%提高到1999年的63%,联网的学校比例从1994年35%增长到了1999年的95%。   

  今年4月初,克林顿总统再次提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全国行动号召”,要求向每一所学校的每个孩子提供21世纪的学习工具,并给每一个家庭和社区创造“数字机会”。

  为此,克林顿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联邦通讯委员会计划将长途电话费提高0.4%,筹资1700万美元,用于帮助印第安人家庭以每月1美元的优惠价享受到电话服务,接上互联网。教育部宣布在今后3年投资8600万美元,在全国新建214个社区技术中心,并扩建136个中心。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宣布两年内建立1000多个社区网络中心。此外,克林顿呼吁各大高技术公司“多出点血”,为开发未来新市场提前投资。他还鼓励落后地区的居民积极上网,不少名人、明星也与他同声相应,以激发人们上网的兴趣。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互联网对未来的重要性,克林顿政府的“网络脱贫”之举得到了许多美国人的赞许。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科纳德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计划”,对美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