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31省市调查显示 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差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9-18

      由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组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抗美和中国科普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翟立原联合进行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与对策研究》,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当今我国青少年普遍缺少创新意识,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没有提供更好的舞台。据悉,此次调查从1998年开始,历时3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近1.2万大中学校学生,范围之广尚属首次。

     现象:吹拉弹唱挤破门 科技馆门庭冷落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和北京市少年宫同在一院里办公,但相对吹拉弹唱朗诵画画班火爆的报名场面,科技馆显得门庭冷落生源紧张”。9月15日上午,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暨北京市少年宫副主任孙荣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科技馆设有航模、海模、线模、小发明、计算机和英语生物等培训班,科目齐全,环境舒适,通过动手、动脑制作,可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思维能力,但却没有文艺馆吸引人。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其他城市。据报道,武汉市青少年宫文艺班报名挤破门,而科技班只招来3个学生。

     问题:学生对创造力失去兴趣

     少年宫的现状与此次调查结果不谋而合。调查显示,由于青少年正在失去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兴趣,青少年对脑科学的认知尚很肤浅,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占到六七成;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参加过学科或小发明竞赛的只占三成;多数学生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我时常表示怀疑”的被调查者不足一半;“当某位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48.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同学会予以沉默”,而且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观察、想象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原因:教育主体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对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状况也令人堪忧。调查报告说,客观地说,我国的家长历来高度关注孩子的教育,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及财力,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如此。但由于家长没有受过有意识地发展创造力的教育,其本身也就没有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正确认识,故他们的精力与物质投入方向出现了偏差:一方面,他们不仅自己经常督促、辅导孩子学习,还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买健脑补品、让其参加各种学习班等等,这些做法在发展创造力方面,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有的甚至还起负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发展创造力的一些基本物质条件(书籍、工具等)却没有得到满足。以至于在本次调查中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境中,还有高达40%的被调查者的家长会对孩子“训斥”或“警告”,而“在网上漫游,扩大信息来源”的好评率仅为20.9%,居最后一位。

     学校的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85.6%人认为,“高考、升学是学校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39.3%的被调查者感觉“目前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与创造力培养的目标相矛盾”。初中、高中和大学生对此的认同率呈上升趋势,而高中生因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对前项的认同率高达90.9%。本次调查还表明,“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应该乖,听老师的话”和“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分别得到79.7%和84.5%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而赞同“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畏惧感”的被调查者占59.1%。此外,还有17.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

     本次调查表明各类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竞赛活动,如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等,普及程度不高。

     比较:香港青少年的创造力怎样?

     为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应实践对照,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最终提出加强我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以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本次组织者在香港特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富想象力、有自信心、意志力较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描述较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认知十分肤浅。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准备-创新-验证”、“创造性思维中的综合思考法、联想思考法”表示“完全不了解”,而“了解”的人不足二成;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对“创造性思维中的逆向思考法、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表示“完全不了解”,而了解的人不足一成。

     在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上,香港与内地有着同样的问题,比如,“学校所学的知识对创造力发展起的束缚作用很大”,“目前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与创造力培养的目标互相矛盾”。最近,在香港一个关于“教育目标”的论坛上,有学生大声疾呼:要改变“成绩好才是好学生的风气”。有学生更反映:“从小学至中学,每逢对老师说的有疑问,就会被视为反叛成员,操行只能拿C。”“本港教育并不鼓励学生发问。我试过发问,被老师罚抄校规十次,我发觉本港教育根本不主张学生有创意”,一位学生激动地说。

     对策:从改革教育开始

     在调研的基础上,专家就此提出对策:

     改革应试教育体制 国内外一些有益经验可资借鉴,比如:基础教育打破现有的分科格局,依学科特点将之构建成3至4个“大学科”(如初中可开设“综合理科”课———即科学课,以替代现行的理、化、生、地4门课),在教学中贯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适当开设选修课(如高中可开设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

     高等教育中淡化专业 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低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再专业分流;贯彻好教育部作出的专业调整计划,将相近专业合并,扩大专业覆盖面,并尝试构建新的“大类专业”; 鼓励学生兼修两门以上专业 特别是文、理兼学,有益于其创造力的培养。可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研中心的地位,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条件,使教学与科研能够发挥培养创新人才的互补作用。 另外,发挥社区科技俱乐部的作用亦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法国有数十万个科技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多与日常生活、体育、艺术等相结合,如航海模型俱乐部、花卉养殖俱乐部、无线电俱乐部、汽车爱好者俱乐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