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北大这块牌子就足以激发无数中学生昂扬的斗志,设不设“状元墙”无关紧要。有幸进入北大的学子,都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过去的成绩与荣耀已经属于历史,竞争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取消“状元墙”,无疑是明智之举。
机遇有许多偶然性因素,一次考试不能定终身。如果谁还对高考成绩大肆渲染,硬把心智还不完全成熟的孩子推上“第一”的位置,面对众人的关注,接受社会的评判,那么这些“状元”就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孤傲和飘飘然,二是高处不胜寒。笔者的家乡有一个女孩,几年前偶然拿了全省文科的高考状元并考入北大。说偶然,因为据老师说,她的成绩即使在本校也不是拔尖的。进北大后,面对周围太多优秀的同学,她感到很吃力,最后因压力过大而休学。幸好当时没有“状元墙”,否则情况恐怕还要糟糕。这个本来压力已经相当大的女孩,如果在路上被人认出并说“这不是某某省的高考状元么”,她会有什么感受?由此可见,取消“状元墙”,也等于去掉了“状元们”身上的一个枷锁,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减负”。
“状元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评判,取消“状元墙”,还给学生的是平等的氛围、平静的心态。经过艰苦努力,考生进入理想的高校,他们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室、同样的书桌、同样的图书馆,每个人面前都是一张白纸,等待着他们去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为什么要人为地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青年人需要平等的氛围,平等的氛围更有利于竞争和进步。取消“状元墙”就是告诉年轻人:要向前看,要从今天开始努力拼博。
在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取消“状元墙”具有特殊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当然是基础,但高校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高考和高校的人才导向仍然是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指挥棒”。把高考状元的照片简介隆重推出,显然就是对“考试是教育的终级目的”这一传统观念的肯定。前段时间,一些有识之士曾忧虑地指出,如今研究生考试几乎变成了英语水平的竞争,一些研究能力强但英语考分低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各方面复杂的原因,我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作出切实的努力。北大取消“状元墙”无疑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