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以创新精神发展创造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0-0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将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然而,我们的学校教育究竟如何创新?上海市宝山中学以多年积极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实验报告。

  创造,要有民主和谐的环境

  位于长江口的宝山中学创建于1932年。其前身宝山师范是当年陶行知先生探索创造教育的重要基地。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累,独特的经验,熔炼成学校“民主、和谐、严谨、创新”的优良传统。

  当许多学校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煞费苦心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发挥和阻碍,加强和削弱,培养和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宝山中学在《创建素质教育新局面的五年构想(1998-2002)》中,明确提出创建“民主和谐的创造教育”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人人有创造潜力——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环境条件——师生创造力发挥——推进学校整体跨越式发展”的创建思路。校长李思民对此的解释是:给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宽容,人人自觉遵守纪律、争当主人翁,校内校外全方位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借助社会的教育资源,使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民主和谐的管理探索

  学校管理是教育环境的重要内涵。宝山中学的民主和谐管理,有其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

  其一,开放办学。现代教育早已冲破学校的传统围墙,学校要依托社会,借助社会,服务社会来取得自身的发展。宝山中学地处宝钢地区,周边拥有高校、部队、机关和特大型现代化企业等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此,学校成立由大学、科研机构、宝钢、政府部门等领导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帮助制定、论证学校发展规划,让学校与社会同步发展,使师生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

  其二,特色培养。特色是个人或群体智慧的体现,也是师生创造潜能开发的渠道。学校把特色培养列入工作计划,要求师生员工、每个部门都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主动培育自己的特色,并鼓励大家在校内外展示成果和风采,从而在全校形成了科技教育、实验教学、政治实践、课外阅读、班主任工作、学生理论学习、学籍电子化管理、后勤育人等一大批部门和个人的特色经验。

  其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直接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学校不失时机成立信息中心,开通校园网,实现行政现代化办公,建立教师网络备课室,推广多媒体教学应用,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为创造教育搭建了一个新型高效的平台。

  民主和谐的德育实践

  成功有效的德育需要民主和谐的氛围。学校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积极开展由科技节、艺术周、外语周、读书节、班际篮球赛、田径运动会和法制学习日等校园固定节日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由警民共建、学校和社区共建、爱心服务队校外服务点、学军基地和学农基地等组成的“基地建设”;由“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宣传长廊、名人名言宣传牌,以及广播、电视、板报、全校表彰大会等硬件、软件组合的“激励环境创设”;同时,开设以心理疏导为主的心理辅导课和青少年成长辅导室;建立包括教职工“优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学生奖励基金”在内的先进奖励制度,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入脑入耳。

  民主和谐的教学活动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重要渠道。传统教学拘泥于传播知识,而宝山中学的教学活动先从“信心教育”开始,通过“人人都有创造力”、“自立座右铭”、“花季少女要成才”等活动,帮助各类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学习习惯和优化学习》校本课程的开设,和中学生“学会学习”的辅导,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习,提出不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抓住“创造性思想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性学习”三大环节,明显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在30年代创立了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如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宝山中学正以创新的精神,丰富和发展着不朽的创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