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科技教育的中心。
进入新世纪,首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又将使北京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速。北京不仅要变得天青水蓝地绿,更要在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教育现代化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今后10年内达到或超过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北京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据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网已经建成,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今年全市所有区县建成信息网络中心并与市教委骨干网高速连通,所有远郊区县都建立了至少一个远程站点。全市已经建成近200个校园网,570所中小学可以通过专线或电话线等方式上网。
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从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出发,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在全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首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动首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北京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上非常关注均衡发展,资源共享。其中,下大力量加快进行了北京远程教育网建设。
1999年6月14日,北京市中心和最远端的山区进行了远程教学实验。这一天,对位于北京深山区的怀柔县喇叭沟门满族中学初二(1)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他们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与北京城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主讲教师是北京四中的地理老师、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安迎。尽管他们相隔200公里,但从教室前面的电子白板可以清楚地看见安老师和远方的同学,耳边的声音也是那么清晰。这一实验,开创了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中,城市与山区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实时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先河。
时隔不久,在国庆50周年前夕,由怀柔一中等15个网点组成的北京远程教育网怀柔区域网建成,这15个网点主要设在怀柔县各乡镇所在地学校。远程教育在怀柔区域由点到面开通的成功,标志着北京市远程教育网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12月19日上午10时,随着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徐锡安启动按钮,北京市远郊区县站点全部开通。仪式后,人大附中英语教师程岚面向此次开通站点的密云、平谷、通州、顺义、延庆、昌平、房山、门头沟、大兴、怀柔等区县的学生以及人大附中的学生,讲授了一堂具有特殊意义的英语课——“申奥连着我和你”。远郊区县的学生与城区重点学校的学生共上一堂课,充分体现了实施远程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越性。
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为解决北京市偏远地区,特别是占全市总面积62%的山区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不足的矛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为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北京市城区和郊区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同一个区内校与校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北京市今年又建设了19个区县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力求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这标志着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日前,由政府投入、资源共享、功能多样的北京市19个区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将正式开通,新建成的中心都配有不少于200台奔腾Ⅲ以上主流机型的电脑,可装备4个网络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中心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正版软件及相关影视、光盘等资料。
据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介绍,新建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具有以下5项功能:
开设信息技术课。中心一般建在各个区县内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辐射周围至少5至10所学校,可安排4个班级同时上信息技术教育课;软件及资料丰富,2M的带宽可以实现快速上网;能够满足学生有70%上机时间的开课要求。
进行教师培训。中心可以为教师培训提供设备。机型先进,资料丰富,可以进行较高水平的培训,比社会上的认证培训价格要低廉。培训由区县统一管理,便于盘活资源。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中心的网上资源比较丰富,信息密集,权威。可以打破校与校、班与班的界限,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培养人才的基地。中心成立后,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一批能够代表首都特点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尖子生。师生在中心可进行网站设计,制作网页、课件、学件等活动。为教师、学生的创新教育服务。
为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同时可以面向社区,为居民服务。从教育内部看,可以突破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局限;从教育外部看,又可突破教育与其他行业的局限;同时能够弥补社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
从北京市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脚步看,北京首先从信息化程度最低、难度最大的边远山区和郊区着手,充分体现了北京市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化所做的努力和远见卓识。
整体思考 积极稳妥
就北京市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特点,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他说,为实现2010年北京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北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困难也不少。推进这项工作,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同时,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
北京市在中小学信息化工作上的主要做法是:
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北京市很早就成立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要求各区县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一个行政牵头,教研、科研和信息部门分工合作,有效推进工作的机制。为此,北京市去年还在全国首家将电化教育馆和教育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成立了北京市教育和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在管理上进行资源整合,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制定标准,规范管理。为加强校园网建设,2000年4月出台了《北京市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实施方案》,对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标准,校园网设计的技术指标和统一要求,校园网建设的实施程序及校园网建设有关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全市校园网建设进程及工作要求均做了明确的规定,为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管理提供了依据。依据《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北京市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了资格评价。这为北京市高标准实施国家教育部“校校通”工程提供了物质保证。
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北京市教委与北京电信在过去多年合作的基础上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北京市教委利用北京电信的优势,在网络、通讯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既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又增加了效益。在资源共享方面,北京市建立的19个区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也为中小学、成人及高等教育,以至社会教育的融通提供了可能。
在最近召开的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上,北京明确提出了从2001年至2005年首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即: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较高的信息素养;完成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推广有首都特色的精品教材;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实践,鼓励师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形成教学新模式;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并能上网,使联网计算机进入每一所中小学的教室;培育一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完成北京教育信息网骨干节点和区县教育网络建设,实现学校、区县教委、市教委三级网络系统联通。所有区县建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传播中心;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形成高水平的中小学信息资源库群,不断丰富北京教育信息网的教育资源,构建北京市中小学网络学习环境,使全市中小学师生能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全市小学、初中学生平均10人拥有1台计算机,高中学生平均8人拥有1台计算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所有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师队伍。
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迅速发展的北京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将极大地推动北京教育现代化的飞跃步伐,使首都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达到或者超过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