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重点学校应该“重”在何处?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2-06

  本报11月15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超级”大班:挤、挤、挤!》的摄影报道,令人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其实,这种现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很普遍,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重点中小学,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更为严重。

  班容量大是重点校的一大“特点”。据太原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重点中小学的班容量都在60多人,有的多达80多人,远远超过了每班不超过45人的国家规定。山西省的一些城镇中小学班容量也“超负荷”,有的学校班容量甚至多达上百人,主要是由于乡村学校教师流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转移。

  试想,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个子长了,教室不长,桌子不长,教师不增,可班里的人数却不断增加,学生只有直着腰杆“认真学习”,侧着身子进进出出。在众多的学生面前,大多数教师只能在维持纪律、统一行动上花大力气,又何谈创设一个宽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何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呢?多数情况下,这种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已经被那些“追重点族”的家长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教育行政部门所默认。学校为了经济效益,来者不拒,而校长们却把“挡不住的择校潮”作为他们“超载、超重”的充分理由。

  课业负担重是重点校的另一大“优势”。许多重点校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不断加重“课业负担”,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保住“重中之重”的地位。寒暑假晚放假早开学,双休日强化补课,全然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之间相互竞争,各科老师抢时间、争名次,有的老师甚至在家里挂起小黑板,为学生“无私奉献”;家长们盯着孩子的名次,孩子们被家长“爱的迷雾”包围,被学校“作业的围墙”禁锢,苦不堪言。

  另外,收费高是重点校的另一个“特色”。随着人们对子女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增加,重点学校身价倍增,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进重点、挤重点、抢重点。重点校不仅热衷于那些高分学生,而且那些被分数线拒之门外而又迫切想上重点的学生,也备受学校的青睐。于是乎,赞助费、择校费、支持费等等费用,为校园注入了“活力”,难怪有人说,重点学校是“高价生培养尖子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学校不能只关注他们的腰包,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把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在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心上,这不是教育的初衷。在这一方面,重点学校是否更应该起到“重点示范”的作用。

  在我国,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内陆地区,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时时困扰着人们的选择。一些学校对国家规定置若罔闻,对媒体呼吁熟视无睹,你喊你的,我干我的,受害者是我们的未来。当务之急是,对一些屡禁不止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制执行,严格控制班容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违者追究校长的责任;对假期补课、双休日加班、家庭作业多等加重学生负担的学校和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明文规定,采取强硬措施加以制止;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对学校收费要有标准,扶持薄弱校,加大对薄弱校的建设,减轻挤重点的压力。

  教育要在科学、公平、有序的竞争中进行良性发展,不仅需要舆论的正确导向,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