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的“理想”够吓人的。倒不是那个“中大奖”吓人,而是孩子笔下写出的那个“买”字有点吓人。是谁让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认定钱可以买到大官的?我想,只有大人:报纸几乎天天在揭露腐败的报道中告诉人们,哪儿权钱交易猖獗,明码标价地卖官鬻爵;哪儿权色勾当肮脏,“三陪女”摇身一变戴上“大盖帽”……
    当然,这是离孩子们稍远一点的,还有近的哩。逢年过节,或者非年非节但要求人办事,装个信封、拎个包包往这个长、那个长家里跑的情景,大概无意中也让孩子看到过不少,说不定家长还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好好念书,将来当了官,也会有人送给你的”。对孩子的这种耳濡目染不光是在新闻报道和生活中才有,影视作品里更是比比皆是。看看影视里的那些豪宅、宾馆里,哪家不是来者皆大款、出入无寒丁?不当官、没有钱咋行呢?事实上,由大人们一手导演并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活报剧”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反复地给孩子们演示这样一个生活逻辑: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有钱就有豪宅、洋车、“颜如玉”。在乌纱帽可以买卖的地方,有钱还可以买到官,有官就可以……
     顺着这个从大人那儿学来的思路往下想,四年级学生把“理想”定在“买大官”上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