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重修祠堂激励学子?不合时宜的“激励”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3-25

     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小学校园里有一座旧祠堂,一直没有搬迁,近年来时有家族后人举行祭拜活动,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如今更有人大兴土木重修祠堂,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预料,新祠堂竣工后,还可能举行更大规模的祭拜活动,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将进一步受到干扰。祠堂该不该留在校园姑且不论,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家长向学校及有关部门反映时,有人解释说:“这祠堂在建校初期起了不小作用,重修是为了保佑孩子们学习进步。”(据3月8日《中国青年报》)

     这论调,不妨称之为“祠堂有功论”,它不仅肯定了祠堂的历史功绩,而且揭示了祠堂在新的历史时期还将再立新功。乍一看此论颇为新鲜,可只要对咱们的国情有所了解,就知道此论颇不偶然。

     两年前,陕西耀县方巷口村曾冒出一座醒目的墓碑亭,高高的亭顶上戴着一顶巨形博士帽。原来,墓主的后代中出了六位博士,墓碑上的文字记载着死者子孙的辉煌经历。博士迁坟祭祖在当地轰动一时,个中是非也无需再议,值得一提的同样是如下理由:“在碑亭顶端修造博士帽,是希望激励村里的年轻人苦学成才。”(据2000年7月7日《羊城晚报》“陕西消息”)这说法也可以称之为“祖坟有功论”,与“祠堂有功论”异曲同工。

     不必怀疑博士迁坟祭祖在当地引起的轰动,也不必怀疑这轰动中人们的评价以正面为主,更不必怀疑此事对“村里的年轻人苦学成才”具有激励作用。至于石牌小学校园里的祠堂对“孩子们学习进步”的“保佑”功能,则有点玄,信不信由人家,别人说没用。不过,过去修得起祠堂的家族,肯定也出过不少人才,因而毋宁说祠堂里供奉着的列祖列宗,对家族后人也有激励作用。缘于近水楼台效应,校园里的学童们似也可沾激励之光。“保佑”云云,一种谦虚的说法也未可知。

     激励孩子们苦学成才,用意肯定是好的。只是一涉及到用什么内容激励,光宗耀祖的思想就不知不觉地冒出来了;一涉及到用什么方式激励,修祠堂、修祖坟乃至续家谱的事情就不知不觉地冒出来了。四川有位老人,因见读大专的孙子放假在家只顾玩而不学习,于是独出心裁地请一家广告公司将自己的一张很有收藏价值的学历证明做成一份“文凭家谱”,用意是希望儿孙们勤奋学习,将“文凭家谱”延续下去。报纸是作为“美谈”报道这件事的,有心的读者还将其摘下来,推荐给别的报纸。

     只是,如今已是21世纪,中国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再让祠堂、祖坟、家谱这些东西发挥激励作用,再让学子们把光宗耀祖作为学习动力,毕竟有点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