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禁想起去年对北京等五大城市少儿消费的一份调查。调查表明,全国0到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北京、上海排在最前面,北京12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要花掉14个亿。
这里面看不到人均消费数,但可以肯定,小学生消费偏高。如今又出现没有钱照样消费的“负债消费”,且数目惊人。
目前,学校对学生消费情况往往不大过问。笔者曾在某中学遇上教师的一场争论:学生配带手机,该不该?据了解,该校一个班拥有手机的学生竟占1/6,对此有教师反对,说这种“超前消费”对学生没好处;而另有教师则认为,今天学生带手机跟以前的带手表一样,也会经历一个由“禁止”到“认可”的过程,不值得大惊小怪。有的还认为,这是个人私事,只要不影响别的同学,没有必要去干涉。教师们表现了相当的宽容。
家长方面的问题更大。通常是孩子一要就给,一闹就给,很少考虑过多地、频繁地给孩子花钱不是一件好事情,容易引发孩子一些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惯,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埋下隐患。实际上,孩子的出手阔绰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出手阔绰的影响,或者说是家长“纵容”的后果。因此,首先是家长应来个釜底抽薪,掐掉造成不适度消费的“财源”,同时校方和家庭的教育也应紧紧跟上。
没有钱也能巨额消费的现象又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据报道,这名小学生赊下账,店主催要,孩子回家就拿家长的钱抵债,一次达6000元之多。后来家长发现,告到派出所,警方开始对此事展开调查。不知这位家长想到自身没有:平时对孩子的消费怎么会一无所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