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从1995年开始确立“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这一山东省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到2001年底,历时6年多实验,实现了大面积提高小学“双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6年来,青岛市共在10个市区的11所小学、86个班级中,从一年级开始进行了该项实验,其结果是学生毕业时,平均掌握英语单词2000个以上、常用短语400条左右,并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和自学英语的能力,超过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生毕业水平。
     青岛市在认真总结6年来小学“双语”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扩大研究队伍和实验范围,重新设计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今年4月,该课题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并于6月15日正式开题。作为青岛市“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点的青岛市四方实验小学师生,尝到了“双语”教学带来的甜头。该校校长阎爱萍告诉记者,在“双语”教学实验中,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在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着重在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师资的培养与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符合国情的教学模式和配套政策。
     在师资方面,长远规划是要在当地师范院校增设用英语授课的学科专业,有计划地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眼下则是要着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采用集中与分散、请外教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英语教师进行其他学科专业培训,对非英语教师进行英语专业培训。
     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开设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显在课程一类是学科课程,即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如用英语上艺术课及数学课等;另一类是活动课程,包括“双语”视听及说练活动课等。潜在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双语”教育的情境中,如环境布置、广播、板报、展览、标志牌等。课程体系确定后,在选用“双语”教材问题上,充分体现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与英语接受能力。
     在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方面,青岛市6年来,探索并设计了一种“浸润式”模式。该模式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在强化英语教学的同时,从低年级用英语上艺术课、中年级增设用英语上数学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高年级增设用英语上社会课和科学课,力争使小学阶段课时量达到总课时量的10%—20%。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小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外语作为一种重要交流媒介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基础教育的外语教学,开展“双语”教育是当务之急。青岛市教育局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将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双语”教育课题的研究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
     “双语”教育课题组组长、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姜宏德研究员告诉记者,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是保证。凡是具备实施“双语”教育条件或意向的地区和学校,都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划,通盘考虑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双语师资配备、课程教材开发以及中小学“双语”教学衔接等问题。要加强“双语”教育的科学研究,本着“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成果推广和区域推进工作,切忌赶潮流的“盲目攀比”和不具备条件的“一哄而上”,造成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