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有5年的历史了,但其发展规模和我们国家的地位还是很不相称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网络“门票”太贵。
设想一下,有个自由市场设在某公园里,市场里的商品很丰富,物价也很便宜,但是,该公园的门票要500元一张。那么,谁还会到这个自由市场去买东西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假定一个普通居民,用电话拨号上网,看看在美国和中国各要多少上网费用。我们知道,拨号上网的普通居民的上网费用由两部分构成:电话费和网络服务费。在美国,一个普通居民要上网,他的电话费不是计时的,拨一次电话,不管通话时间多长,费用是0.2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两元多一点。而网络服务费,以美国在线(AOL)为例,无限制上网每月的服务费约20美元。假设每天上网一次,他每月的费用应该是:0.25×30+20=27.5美元,即约人民币250元,假定他平均每月的收入是2000美元,则上网费是他月收入的1.3%。在中国,以北京163为例,如果每天上网5个小时,则每月的费用是:3.6×150+4×150=1140元。假定他月收入是2000元人民币,则上网费是他月收入的57%,但实际的费用比这个要多得多,因为我们的电话费是按0.18元一次、每3分钟算一次计算的,不到3分钟按3分钟计算。而我们的网络又常常断线。再有,当你每月拿到电话单时,还有名目繁多的其他附加费用。这就是说,按照生活水平来比较,中国人的上网费用是美国人的几十倍。在中国,上网还是一种奢侈消费。
如果你到网上去看看,在聊天室或其他地方,你会发现还是有不少人在那里,但是你进一步打听一下,你会发现,多数人是在用公款上网,或者他本来就是电信部门的,不用花费用。因此,要让中国的互联网真正地繁荣起来,降低“门票”费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