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正悄然兴起。文学界公认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之后,痞子蔡一篇并不十分优秀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何会俘虏千万个网人的心?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逐渐被人们冷落淡忘的时候,网络文学能否在网上获得新的生命力?网络究竟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在网路上,文学爱好者似乎看到了八十年代初在中国曾出现过的热闹景象———无数文学爱好者参与其中,写真情文字(虽然有时是煽情),不用假嗓子唱歌,他们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另一些真诚的心灵。像滚雪球一样,网络写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师级的网络写手终将会出现。而传统文学媒体的作家也说不定会杀将进来,收复失地。
网络给文学带来的诸多礼物中,有一份礼物叫做自由。由于网络这一媒体的特殊性,网络写手在写作时心灵会自由一些,这里没有舆论一律的强求,没有编辑苛刻的眼光,只要愿意,网络写手可以独自一人心平气和地面对探索之路,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各人尽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他尽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搬砖添瓦;他也可以慢悠悠地踱着方步说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他也可以说自己想用灵魂贴近文学,在自由自在中释放出全身淋漓尽致的元气。
网络给文学带来的诸多礼物中,还有一份礼物叫做宽容。网络是开放性的,就像一个大植物园,既有参天大树,也有水杉、白桦林、松树、银杏、橡树,还有各种小花小草、青苔、蘑菇。网络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文学,让文学在此休养生息,然后走向无限遥远的未来。
宽容的另一层含义是,各种各样的网络写手都可以到此施展自己的拳脚,虽然这里经常有砖头拍向你的后脑勺,但尽可以放心,任何一个网络写手都不会被砖头拍得丢了性命,如果这个人谦虚点的话,他还可以从拍来的砖头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于网络写手来说,网络的宽容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大狗叫,小狗也叫。”何况,小狗总有一天会长成大狗的。
网络给文学带来的礼物还有公平。在网络上,精彩的文字会获得网人的喝彩;性情中人能找到知音;遇上垃圾文字,网人皱皱眉头绕道走开;对那些板起脸教训人的文字,网人可拍砖块,可用脚投票。这里不会把糟糕的文字当作经典强行让人们“学习”;反过来也一样,优秀的文字可能会被网络埋没一时,但最终肯定会浮出网面。
网络在世界上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在中国的时间更短,更大的影响眼下或许还不太明显,但对网人来说,网络已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也必然要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具体到网络文学而言,网络的影响也正在慢慢浸入,正在改变网络写手的写作习惯、写作手段以及思维方式。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回答,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网络给文学带来的是一次新的契机、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