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类知识的一种纸张载体。本来有人认为,网络诞生后它会消失,实际上书比过去印得更多。可是现在,我发现只有少数一些经典,而且是我喜欢的经典可以让我一再地读它,很多书已经可以不再去读了。
读书有三个层次,三种境界,这是有人总结过的,也符合我自己的读书经验。第一个层次,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这是一个人一开始接触书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吃进。他求知欲极强,因而他必须、他非常想也非常需要读书,于是他见书就读了。我在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这样。
读书的第二个层次,是读一部分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这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到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一部分作家,甚至是一些作家的一部分作品,你这时就可以缩小战线了。你明白了你的兴趣会在哪里,这时候应该读这一部分作家,你特别喜欢的作家,也许他们有十几个人,你应该读他们的全集和文集,甚至有关他们的传记、研究资料和其他背景资料。这样,你会把这些作家吃透,你会明白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里是如何写作,又是如何被时代所牢牢记住的。
然后是读书的第三个层次,那就是只读一本或几本你最喜欢的书,或者反复读你喜欢的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然后精心研究它,写出你自己的全部阅读经验。你深深地进入这样一部书,进入另外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一个自足的世界,你被这个世界所征服了,你需要了解其全部,你必须像掘地三尺寻水一样去读这本书。
我已经发现书是越读越少的了。很多人,即使他们是大师,我也不用去读他了,我已经明白他了。而当代人的书,因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就更不用读太多了。很多书,我们只需要读它开头的几句话,再随便翻一翻,就知道这本书处在什么样的层次,它会是什么样的路数。因而我会加倍地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被时间淘洗后剩下的而且又是我感兴趣的东西。
书越读越少———即使是经典,你也会发现你真正想读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你最喜欢的会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