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6岁的何港1995年赴日本留学,他认为汽车尾气处理作为一个环保项目在下个世纪必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于是报考了商船大学电气动力系统工程硕士课程。
何港前天接受记者越洋电话采访时说,他入学以后,发现学校里的老师几乎没有不迟到的,而且迟到半个小时根本不稀奇,而且没有什么原因就“休讲”。指导老师的“特别研究”更是空洞无物,有时20分钟就下课,有时上课就是把一本书的内容分给几个学生。何港认为自己艰辛劳动挣得的学费和大量时间全成了泡影。为此,他将商船大学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个人损失250万日元。
10月4日,何港案进行了第一次开庭,校方7人出庭,原告席上何港是孤零零一个。校方对何的指控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并要求法庭驳回原告的指控。进一步的辩论程序安排到了今日举行的第二次开庭上。
何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日本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了90%乃至更多,很多人在受教育中都会碰到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但大家往往只是忍气吞声,根本不想去讨什么公道,显得有点窝囊,甚至麻木。我现在就是想通过做这件事情,让日本教育界改变这种状况,不要再对中国留学生敷衍了事了。”
当地媒介及何港的姐姐对他最终胜诉都不乐观。何港指控的这种现象在日本教育界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何港单身一人,又没有请律师,因此胜诉的可能性很小。但何港表示对法律的公正有信心。
何港一直将打官司的情况瞒着远在广州的父亲和妻子,他说:“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忧。”本报将继续关注何港官司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