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忽然发现海淀黄庄小区内贴满了广告:有线电视可以上网了!(明年)3月31日前免费!真有这样的好事?国外目前主流的上网手段已经转向有线电视和xDSL,这两项服务在深圳等地已经开始,但北京的网络发展速度却相对滞后。按广告上注明的地址,笔者来到北京有线电视网络中心。
该中心网络开发部的吴瞻民主任告诉笔者,一般的有线电视线路是单向传输,但是北京海淀黄庄小区的有线电视已经改造成双向线路,既能接收信号,又能发出信号,然后通过Cable Mordem使线路连成一个局域网,相当于每一个用户都拥有直接进入互联网的开关。它不须拨号,不占用电话线(当然也就没有可怕的电话费了),而且速度快。这是一种全新的上网方式。网民可以大声呼喊:“终于可以摆脱电话了。”
其实,国外3年前就有了这种上网方式。在美国,有线点播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由一两个全国性网络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内容服务,使网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上网找寻想要的东西,信息量十分庞大。国内广州、深圳等地一两年以前也已逐步推行,这些地区的用户每月向有关机构交一定数额的费用(约二三百元),就可以像海报中所说的那样,24小时不间断上网,还可以点播VCD。在北京地区,这种上网方式还处于实验阶段。
虽然我国动作迅速地引进了这一上网形式,但是除去速度快(一般保持在每秒50K至70K),国内有线电视网上的内容不够完善。谈到广受关注的视频点播时,该网络中心市场部的一位研发人员说,国内基本上都只停留在小屏幕的在线点播上。吴主任表示,未来的主要计划是与各内容服务商(ICP)合作,将比较好的内容输上网络。而视频点播这一方面,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网络环境、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节目内容提供等因素限制,目前还难以大范围推广。
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利用有线电视上网在北京还是受到了欢迎。在一份统计报告上,笔者看到了下面一组数据。截至12月3日,中科院黄庄小区打电话来咨询有关情况的人次数为322,已登记准备上网的居民户为178户,占小区用户的5.43%。该小区一位姓赵的先生对笔者说:“瞧,现在上网快多了吧。”
吴主任对此没有感到高兴。他说:“由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现阶段还只是进行实验,更谈不上经营。”据了解,有线上网没有广泛推广的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与运行成本。仅有线线路改造这一项,至少就需要投入几个亿。
而国内网民对这一市场的需求还远达不到回收成本的要求。虽然有不少人乐观地估计,到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会超过1000万,但从现有的网民结构来看,大部分人都不是自掏腰包,而是通过单位账号上网。而个人有上网需求的,有不少仍停留在浏览阶段,每月花费几十元左右,一旦让他们每月用来上网的费用超出现有水平,自然得反复掂量掂量。剩下那些真正依靠互联网的人群,便屈指可数了。有线电视上网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