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出国是龙还是虫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27

  二十多年前,我有幸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班上同学个个都是来自各地的高考状元。毕业时赶上出国热,40名同学正好出去了一半。

  作为“有幸”出国者之一,我对留学生在国外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为了弥补语言上的不足,我们要比当地学生多花几倍的时间和心血才能保持学业上的优势。特别是那些靠打工来挣学费的同学,完全是靠牺牲休息时间来维持生计和学业。拿到硕士或博士文凭找工作又是一大难关。为了有个合法的居留身份,有些留学生不得不寄人篱下,干教授的活,长期拿助教甚至是博士后的工资。虽然留学生也有人成为大学终身教授或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但相对于留学生的总人数特别是相对于我们的潜力和付出的努力而言,实在是太不成比例了。

  反观当年选择留在国内工作的同学们,不论是留在学校和科研部门搞学术的,还是在政府和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现在一个个都成了举足轻重的权威人物。这次回国来想找老同学联系,电话打过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才合适。还是接电话的秘书小姐解了围:您是找×总吗?没错,我的同学,如今在国内多是教授兼博士导师、总工程师,或者是总经理。即使纯粹从物质收入来看,国内的工资水平年年有涨,再加上买房优惠等实际好处,国内外生活差别已经在缩小。更不用说有几个同学自办高科技公司,下海经商,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款。难怪有些国内同学笑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是“三气”:穿着土气(有人竟然还穿当年在国内买的衣服)、花钱小气(在国外省吃俭用惯了)和说话怪气(时不时冒出几句外语)。其实,还有另一“气”国内的朋友没有体会,那就是受洋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说人各有志,出国仍不失为个人成才和发展的一个途径,但是一味“寄托(GRE、托福)”,为了出国而出国,那就有点盲目了。特别是现在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惜重金把还在上中小学的孩子送出去留学,更需要三思而行。是龙是虫,并不在于国内国外,而在于个人的素质和努力,更离不开客观的环境和机遇。作为过来人,我实话实说:咱们中国人还是在自己的国家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