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对李博上学后的思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29

  小李博终于踏进育英中学的校门,整个事情由于国内播放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及北青报的热情追踪报道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事情似乎不该到此结束,我觉得小李博的经历很有典型意义。

  我觉得中国和发达国家在观念上的一个差距是我们比较注重于个案的解决,而发达国家更重视在事先整理好整个系统,这就使大部分的具体问题到时不再成为问题。

  我设想:如果北京市能在各个区选择出一两个合适的学校,并在该校的每个年级设一个特别班,允许这些特别班级吸收回国子女,而该班的老师、学校又不致受分数、职称、评级的约束;如果这些被指定学校能为刚刚回国的小留学生预先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语文、数学、外语等),并能给家长和孩子一个中肯的分析和建议他(或她)应该上哪个年级合适,甚至于这些被指定的学校均能配备有较强的外语老师,以使这些孩子好不容易在外学到的外语不致荒废并能进一步提高,为他们将来可能的再出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再如果这些被指定学校能把这些孩子和家长看成是一笔财富,请他们介绍一些国外的教育情况和所见所闻,我想所有这些效果可能会比我们派出一些代表团赴发达国家考察还要好些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