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健康的体格,就能创造出无数的财富,而一旦失去健康,那一切都化为泡影。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从落后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感受到医疗发展带来的益处。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卫生系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无论是卫生基础设施,还是医疗技术服务和人民健康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大家喜闻安庆市首例、全国罕见的五胞龙凤胎在市立医院顺利出生时,不会想到三十年前农村不少地方还在请接生婆接生;当今天不少身患癌症的病人不出市就能接受直线加速器等高水平治疗时,不会想到三十年前一家为患绝症的亲人远赴大城市治疗的苦愁;当今天人们享受ct、彩超等高端诊疗技术无痛无创诊断疾病的时候,不会忘记三十年前仅凭医生的经验和医院放射科和化验室简陋的状况;当今天人们接受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内窥镜微创诊疗时,谁还会记得三十年前动不动就开刀的恐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资收入低,企业效益一般,每月的工资勉强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到单位卫生所去开点儿退烧片、感冒片一吃。要真有个大病,那只能到大医院去,老百姓看病挺难的。据了解,改革开放初期,医疗机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大多数医院只能做些常规检查和治疗。现在不同了,谁有个大病小情的都可以自己选择医院,除了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特色专科医院也遍地开花。不仅如此,随着医院科室分类的细化,除了常见的科室,还出现许多以前没听过的科室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卫生系统通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迎来了医疗卫生大发展的新时期。卫生战线上的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极其高涨。他们不少人走上卫生管理岗位,不少人入了党,不少人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他们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亲力而为,出谋划策,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三十年来,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卫生系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发展和管理上来。三级以上的医院几乎都装备了ct、彩超等高端诊疗设备,都建有急诊科、b超室,还配有了核磁共振。据专家说,现有的医疗装备已达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水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服务也更趋于人性化。近几年,卫生系统结合居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设专家门诊、方便门诊、家庭病房;实行全天侯服务和错时服务;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有的医院还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开展护理温馨服务,把导医等临床服务从门诊延伸到病区,成立物流配送中心,把医生和护士还给病人。这些举措让我们不但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又能看得起病。
改革开放三十年,卫生系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系统本身建设不用说,高楼大厦、先进设备比比皆是;基层卫生也得到大大改善,现在感冒、小伤小病不用到医院去了,社区都建有卫生服务站;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还可报销,我们老百姓从发展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尤其近几年医院狠抓‘三乱’治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老百姓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愿我们国家以后的医疗政策能向国外接轨,让人民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