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明确,内容正确,密度容量适当,有机渗透两纲教育和统整内容。
2、力求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有一定的节奏感,教学内容没有明显的错误,能把握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不拖堂。
3、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的配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精心设计提问及练习,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5、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和点拨,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反馈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使学生能当堂消化所学知识。
6、教师要用充满感情、亲切、热情的言语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保障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7、教态大方,精神饱满,语言准确、清楚、有感情,具有一定的课堂调控应变能力;练习课要巡视,坚决杜绝“坐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