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专门召开了行政扩大会,研究部署减负的具体措施,大家一致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为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体验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主体精神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出台了《杭十四中教学管理调整意见》,明确规定:不准在自修课整班上课、辅导和考试、不准在课堂中一讲到底、不准大量印发资料。课堂以外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取消初中的验收性考试。学校还在午间及自修课时间开放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音像阅览室,采取实验教师定期挂牌指导、下拔10万元图书经费购置图书,增加兴趣小组的数量及容量,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研究活动等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备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学有去处、学有兴趣、学有发展。高一(5)班姚彬钰同学参加了风帆文学社活动后,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了浙江省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为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控和调整力度,吸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该校教导处设计了《学生学习情况调查表》,定期帮助教师收集“学情”,改进教学策略,增加教学开放度。还开设了“学情信箱”,即时性地研究和处理学生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并规定:各学科应减少学生被动(必做)作业量,适时地、因人而宜地布置引导学生做主动(选做)作业。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十四中领导认为:目前,一些教师和学生将考试分数作为教与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少数教师以争时间、抢进度、搞题海战获取教学的“成功”,加剧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针对这种现状,需建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标准由单元性向多元性转化。对教师的评价由重结果转向结果、过程并重;由重个体转向个体、群体并重;由教师为评价主体转向教师、学生、家长为共同评价主体。为此,该校出台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用),该量表将传统的评价视点主要指向教师活动扩大至指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呈现三个方面,增设《课堂教学反馈表》(学生用),《课堂教学建议表》(家长用),课堂教学考核时,三表合一、共同评价。同时取消了以拉齐补平为特色的平均分评价标准为唯一评价标准,增加了以鼓励差异教育为特色的分层评价标准。取消了单纯对教师个体成绩作评价依据,采取教师个体与备课组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主动发展,以增量评价、特长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内容。把教师、学生单纯以分数评价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要把减负增效工作抓住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致力于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十四中以更新教师观念、调整备课方式,加快现代教学技术培训作为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切口。全校教师在寒假期间,认真学生了《创新教育学习资料》,有五十多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参与欲、创造欲来衡量和要求教学过程的一言一行,为使减负增效形成合力,造就和谐的教师群体,该校加强了备课组的教研工作,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分层要求、分层辅导、分层考试的教学探索,以求各个层面的学生能得到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