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少年大学生的早期家庭教育(2)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2-27

 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司卫东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时,一天深夜,爸爸工作结束后,照往常一样,打开他的作业本检查一下。结果发现教师给一道题打了个叉,写了“重做”两个字。爸爸再向后看,这道题是重做了。可是又发现重做的题和原来的一样,再检查运算过程,两次都一样,是对的。为什么教师打叉让重做呢?找到课本一对,原来是抄错题了。当时天气已经很冷,爸爸看着熟睡的儿子,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儿子叫醒了。当时全家住在一间屋里,除了妹妹,奶奶、妈妈都给弄醒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爸爸让司卫东穿好衣服,坐在桌边,把作业本放在他面前,说:“再检查一下。”爸爸没有大声斥责。

  司卫东认真检查了那道重做的题,用奇怪诧异的眼光看着爸爸:“是没有错嘛!”

  “好好想想,教师为什么让你重做。”爸爸没有说:“你怎么这么笨,连题抄错了还不知道。”只是平静地坐在一边继续工作。司卫东裹着棉袄,两眼瞪着教师打的那个红叉叉,足足愣了20分钟,猛然想了起来,打开课本一对,知道是题抄错了,马上更正习题,做好了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找到了原因,马上表扬他,让他回床上睡觉。

  

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指头

  ——学习方法

  那是1980年的暑假,司卫东和妹妹都还在小学。一天下午,兄妹俩围着爸爸在问这问那。突然他们指着墙上一圆圆的光斑,问:“爸爸,那是怎么回事?”

  “你们说呢?”爸爸并没有直接回答。

  “太阳反射过去的。”兄妹俩接着说。

  “是怎么反射过去的呢?”

  两个孩子愣住了。“这个小桌!”司卫东抢了先。他大概是看到光从窗户进来,照在小方桌上。“不对!”桌子是方的,那是圆的。”妹妹反驳说。

  “五斗橱镜子是方形的,那也不是了。”东子看看屋里,除了小方桌外,只有五斗橱有太阳光。

  妹妹就到处找圆的东西。她发现只有妈妈梳头用的镜子是圆的,可它又不在阳光里,于是就犹豫地问:“是这个镜子吗?”司卫东一听,伸手碰了碰镜子,墙上的光斑立即动起来。父子三人都笑了。

  “那镜子的阳光是从哪里来的呢?”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问爸爸。爸爸高兴地一面解释说:照到五斗橱镜子上的阳光,反射到圆镜子上,再反射到墙上,就成了这光斑。边说边用两块镜子做了几下多次反射的试验。

  接着,爸爸又拿来一个脸盆,盆里放了一枚5分硬币。然后让孩子向后退,一直退到刚刚看不见硬币的地方。这时只见爸爸按住硬币向脸盆里倒水。水一满,兄妹俩就说:“看见了,又看见了。”爸爸又告诉他俩,这是光线折射的结果,并趁机介绍了一些光学知识。兄妹俩顿时对光学产生了兴趣,爸爸说:“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进了中学就可以学到这些内容了。”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比如,有一次,司卫东做作文,一时写不出来,在那里直烦躁。爸爸听说后,立即和司卫东谈起来,并给孩子构想了好几个思路。可是第二天,爸爸发现,昨天晚上讲的好几个思路,司卫东一个也没有用,才知道昨天他是照自己的思路写到深夜的。

  然而,爸爸并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批评他不听话。他说:“孩子好胜心强,认为只有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这种素质是很重要的,他能做到这一点,我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会怪他不听话呢?”

  再比如,1986年7月初,离高考只有几天了,司卫东正在高考。按照常人的想法,这个时候的司卫东还不早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么?可是,一天晚上,卫东走到爸爸跟前,说:“爸爸,今天夜里我想看电视。”

  爸爸听后,不觉一愣。心里想:都什么时候了,还要看电视?不过他没有说出来,只是稍微迟疑了一下,问:“什么电视?”

  “墨西哥有场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看来司卫东早就打听清楚了。

  “什么时间?”

  “夜里3点。”

  爸爸一听,心中又是一惊,夜里3点钟起来看电视?这哪像几天后要高考?不过爸爸还是没有阻拦,说:“行。不过,爸爸3点钟醒不来,你把电视机搬到你屋里去,到时候自己起来看就是了。”司卫东高高兴兴地把电视机搬了过去。

  事后,有人问司卫东的爸爸,当时怎么想的。爸爸说:“我是从临考前孩子的心理出发的。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应考情绪。因此,这个时候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