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为了孩子学会善良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3-18

  善良与否可以作为评价许多人和事的标尺,所以老祖宗在一本启蒙读物中,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而今天我们却缺乏对孩子们的善良教育,或者说,让孩子们过早地体味了什么叫不善良,什么叫冷漠和残忍。

  上海某酒店保安指称一个骑新赛车的孩子要偷一辆破自行车,酒店保安部经理带人限制孩子人身自由达5个小时,还要对孩子家长处以“罚金”,而“罚金”数额却可像在地摊上一样讨价还价,从1万5千元直落到1000元成交。孩子和母亲为此事双双自尽身亡。

  还有两个游戏厅老板,为了孩子玩电子游戏欠了区区2.5元钱,残忍地把两个孩子杀害了。

  那些人的行为告诉孩子的是什么?是“你可以从折磨别人,特别是折磨弱者中享受到快感”。于是才有了活埋同学、残杀母亲的孩子吧?

  据报载,江苏教育电视台近期推出一档综艺节目,其中有个“超级市民”版块。首期节目以“迷路小孩”为主题:一个5岁的儿童在南京繁华的街道新街口迷路了,他哭着央求过路的行人送他回家,可是有的人说没时间,有的让孩子自己去找警察,有的则一声不吭,扬长而去。面对大人们冷漠的面孔,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在记者暗拍的1个小时里,只有一名在南京打工的外地小伙子有意送孩子回家。

  那些冷漠的人告诉孩子的是什么呢?是“别去管别人的闲事”。

  许多类似这样的事情见诸报端,单独看只能让人觉得不该发生,但联系起来却不能不让人惊叹,这些人怎么了!为什么毫无善良之心,如此冷漠、甚至到了冷酷的地步?难道真能从别人的痛苦中感受到什么“快乐”吗?目睹或者感受了这种冷漠、冷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呢?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所有的成年人都成了孩子的老师。孩子会耳濡目染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从小在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变成两类人:要么更冷酷,要么自卑而懦弱。

  更多的老师不是这样,更多的人们不是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毕竟还有雷锋那样的人,还有李素丽那样的人,他们是英雄是模范,但他们首先是善良的人,是看到别人痛苦他们就痛苦,看到别人痛苦,他们就宁肯用自己的苦和累去帮助别人解除痛苦的人。而我们这个社会,不可能人人成为英模,却人人都可以学着做一个善良的人,至少保持一种善良的心态。现代社会,无疑要教育孩子学会竞争,更要对孩子加强人文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善良、关怀他人、孝敬父母长辈、遵守社会公德等等,问题是,仅靠学校和家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能为孩子提供这种教育的社会环境。大人们在忙着挣钱时还要告诉孩子的是:维系这世上人和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永恒的是善良和道德,而利益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