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35岁,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原有文化程度中专。
1985年7月我从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分配进了我国电机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上海汽轮机厂,从事的是设备电气维修技术工作。这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应该是相当对口的,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在校所学与工厂实际电气应用技术的发展还是有距离的。如当时工厂已经从美国引进了数控叶根槽铣床,购进了北京精密机床研究所采用日本FANUCA数控系统生产的加工中心及数控铣床,一些大型加工设备已经采用了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而当时自己对数控设备的知识微乎其微,仅靠一些基础知识,要面对复杂的控制系统确实相当困难,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要求,于是,我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自1985年10月参加第一次考试到获得专科毕业文凭,已经过了漫漫十余年。其间不少参加其他形式业余学习的同事早就获得了大专文凭,但我并不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至今我还认为自学考试是我正确的选择。
参加自学考试的头3年,凭借着年轻、记忆力好、空余时间较充足及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进展相当顺利,基本是考一门通过一门,所以当时自己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获得本科文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因母亲患癌症而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当时自己工作在闵行,家在青浦,母亲就诊医院在市区,三地来回跑,精神上十分疲惫,好在最终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其次,就自学考试科目本身而言,我也遇到了几只拦路虎。首先是高等数学,在中专学习时,高等数学仅学了第一部分,所以自学中不少内容是全新的,对于高等数学这类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如果不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强化巩固的话,要通过考试是很难的,几次应考,几次失败,于是不得不静下心来好好总结,通过自我分析,找出了自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了学习方法,最后终于通过。对我而言,参加自学考试最让我难忘的科目恐怕是外语了,这也是我大专段学习完成的最后一门科目,它大约耽搁了我三年时间完成大专科目的学习。由于自己英语基础较差,加上自己考试计划的失误,所以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始终在55分左右徘徊,当初自己安排计划时,确实是想从学好英语的角度出发,等其他科目完成后专心地学好它。然而语言是一门靠积累及实践的知识,这样等到其他科目差不多完成,再拿起英语书时,倍感困难。在自学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及家务与学习的矛盾。参加自学考试的这段时间,也是我在工作中逐渐成为技术骨干的时期,由于担任了电气技术组长,所以日常设备抢修,技术改造等工作非常繁忙,似乎越是到春秋季要考试的时候,工作越紧张,特别是厂内一些关键大型数控设备发生故障,抢修就更要及时,休息日也经常得加班加点,这样相对而言用于学习的时间就紧张了,但我通过合理安排,较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参加自学考试的这段时间也正赶上我成家,有了女儿,是家务活最繁重的时期,由于双方父母都不同住,女儿全由自己带,经常是手忙脚乱。
1997年6月完成交大电气工程专业大专段自学考试全部课程后,我继续保持了以前的干劲,在学习、工作中又有了新的进步。首先,在学习上,我继续参加了交大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段的考试,到目前为止还剩下两门课程未完成。在工作中我也不断学习新技术,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而被评为97-98年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在技术岗位上,1997年我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评,获得了电气工程师职称。同年我还被公司派往美国对我公司耗资近500万美元引进的大型数控镗铣床进行验收及参加技术培训,1998年担任了该设备安装小组负责人。
如果有人问我,这期间有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肯定会脱口而出,那就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