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学留学生的家庭,有的很富裕,对几十万元学费不在乎。也有的是节衣缩食举债,这种代价是否值得,我以为应当三思而行。
中学生出国吸引人的一面,我认为主要是:生活在“洋鬼子”的语言环境里学外语,可能事半功倍;国外学校学习气氛比较宽松,教学方法灵活,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全面提高素质。但中学生的知识比较“夹生”,他们不像生长在国外或很小就到国外的人那样一切从头学起,已经在国内接受了9年或12年教育,习惯了国内教学环境;他们又不像学有所成的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打下比较坚实的知识功底,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深造,而是要继续打基础,到国外跟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和节奏能合拍吗?
无可否认,国内的教育质量、教育方法、教育体制有不尽如人意处。但也不是处处不如人。杨振宁教授曾说,中国的清华绝不比美国的哈佛差。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外籍华人,全部是在国内完成的高等教育。一位在读大学生退学到英国上学,当校方得知他是放弃武汉大学而来时,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武汉大学在中国是一流的,在国外也有名气,你怎么不在那里上呢?这些事实都说明,对中国的教育质量不能妄自菲薄,并不是只要国外的学校就一定比国内好。
如果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又有到国外去留学的强烈愿望,那么不妨出去去闯一闯,见见世面。如果送孩子出去要倾尽全力,或者孩子自身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就不宜走这条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家长所以不惜倾家荡产送孩子出国,有一个指望就是孩子很快会赚大钱还账。这种期望恐怕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学习。借钱送孩子到国外上学的家长,请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