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光是路边的游乐设施,就是沪上不少公园内的活动设施, 也大多让孩子们徒叹无奈:从2元起步,玩一个项目就得交一次钱。 这个双休日,记者就在中山公园看到不少牵着孩子的家长在找儿童乐 园,可他们找到后却发现,如今的儿童乐园已全被“降落伞”、“惯 性列车”之类带点刺激性的收费项目所代替,问起免费的滑滑梯等游 乐设施,服务人员回答十分爽气:“老早拆掉了。”带着孩子转来转 去,玩碰碰船吧,6分钟10元钱,还有不少孩子等到家长买了票又像 乘“降落伞”一样吓得哇哇叫;乘船吧,排队起码一小时。难道孩子 们到了公园也非得像大人一样,背着手悠悠地散步?
向专家们讨教公园内的收费现象,得到一个答案:“以园养园”。 不过,联想那些锈迹斑斑的收费游乐设施,正应了卢湾区区长张载养 的一句实在话:收这点费也养不好了。正在筹划着将复兴公园实行免 费开放的张区长说:公园的建设,不但体现了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思想,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府的管理水平。
如今的公园,大部分时间是供老人和孩子享用的。因此儿童游乐 的设施状况,就成了家长选择公园的标准。记者近来常听到人们称赞 浦东世纪公园,那里的儿童游乐场,有5组左右硬塑料制的大型滑滑 梯,还有跷跷板、摇摆器、爬高墙、手拉云梯等磨掉棱角的玩具。就 是这样一个让孩子乐不思返的游戏场,收费也不过3元。
其实,“以园养园”的目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比如世 纪公园内有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大沙坑,为了玩得痛快,家长都会自动 跑到服务亭去,买15元、25元、45元价格不等的淘沙工具。像这样买 卖双方都乐意的收费,难道不比简单地筑一道收费的门槛,把孩子拒 之门外要好得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