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免费的,学校连书费都不收。这里只有少 数职业学校和语言学校是收费的,他们一般通过中国的中介机构在中 国境内招生。据记者了解,一般的私人中介机构可从国外学校得到 15%的佣金,如果一个学生缴20万人民币的话,中介机构可得3万元。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学生在德国的情况,记者专程赴巴伐利亚饭店职 业学校采访。
这是一所私立学校,位于德国南部一个僻静的小镇上,离慕尼黑 约100公里。李斯校长说,学校接收的学生要年满18周岁,高中毕业。 该校从1987年起接收中国学生,目前,约有60名中国学生在校,主要 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和济南4个地区。
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轨制”,学生一个星期上理论课,一个 星期上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在巴伐利亚饭店职 业学校就读的两位来自武汉的女同学说,国内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主, 到这里后,学理论时当客人,学实践时当饭店职员,从大厅接待、整 理客房到餐厅服务、厨房烹饪,一应俱全,学的都是实用知识和技能。
不过,一位从北京来的学生感觉就不同了。他说,到德国后有一 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出国前,他曾问帮他办理手续的中介公司,到德 国后能否上大学。中介公司的回答是“大概可以”、“也许没问题”。 到德国后,他才明白,他拿到的签证,在德国根本不允许上大学。另 外,学校给的证书,在欧盟国家管用,但回到国内,最多只是到饭店 打工的“上岗证”。要是出国前就知道这种情况,他根本就不会来。 他说,现在想退学回国,校方不退钱,已缴的20万元人民币就得白扔; 继续学吧,还得赔上2年多时间。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象他这种情况不 是个别现象。有的中介机构甚至故意把职业学校说成是“大专”或 “专科学校”,而校方提供的德语材料中明明说是“职业学校”。
学校的学生宿舍都是双人标准间,每个房间约20平方米,住两人, 都有卫生间、电话。按校方规定,男女学生分开住,不能进对方宿舍。 有的学生对居住条件表示满意,但也有学生提出,房间里没有电视机、 收音机、小冰箱等,与国内中介公司介绍的住宿条件不符。
在饮食方面,学校供应自助餐,虽说口味与中餐不同,但中国学 生都能适应。
该校对所有学生的收费标准都是每人每学年2.5万马克(约合 10万人民币),含食宿费用。这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 开支,所以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会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学习。但也有 少数家境富裕的学生到欧洲来只是为了“开开眼界”,“能学多少就 学多少”,他们经常缺课,不愿参加实习,有的甚至一年要回国三四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