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父母出国 子女留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5-18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人曾潮水般地拥入俄罗斯“淘金”。与此 同时,在俄出现了一些中国小留学生,他们大多是随父母一起来的。 目前在莫斯科的中国小留学生约有数百人,多为经商者的子女。

  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一年级学生孟琦是其中之一,她的求学经历很 有代表性。记者在莫大学生宿舍见到了她,文静、稳重是她给笔者的 第一印象。

  1996年,14岁的孟琦随父母来到莫斯科,父母在国内一家公司驻 莫斯科代表处工作。莫斯科有规定,如果父母有在俄的就业证明,子 女可以免费在十一年制学校读书,于是孟琦进入了莫斯科一所普通学 校。一个14岁的孩子突然生活、学习在异国他乡,遇到的困难可想而 知,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障碍。孟琦用了半年多时间才能听懂数 学课,听文科课程更难。孟琦认为,国内的数理化教学水平相当高, 在国内学的东西比这里同年级学生学的既多又深。

  虽然在中学的学习是免费的,但是上大学要付的费用就可观了。 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每年的学费是5000美元,另外每月要交75美元的住 宿费。孟琦的父母除了要给她交学费和住宿费外,每星期给她500卢布 的生活费。五年下来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莫斯科中国小留学生 的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学习筹资,还要为孩子今后的去向操劳。据目 前了解,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成后能去欧美继续深造或谋职, 孟琦的父母也是这样。

  张先生夫妇在莫斯科经商多年,孩子在这里上完幼儿园后正在读 小学,他们计划让孩子以后到欧美国家上大学。张先生认为,中国的 初、中等教育制度太死板,而欧美有些国家又太随意,孩子在学校得 不到严格、系统的教育。相比之下,俄的教育介于两者之间。俄中小 学十一年一贯制,学生放学后基本不再做教科书中的题目,老师给学 生留的作业大都是阅读各种书籍并定期组织学生座谈,培养学生阅读、 分析和表达能力。小留学生家长对俄罗斯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普遍持满意态度。

  记者采访的小留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感受是,国内的初、中等教 育质量是高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负担太 重,精神压力太大。张先生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认为,国内的初、中 等教育已经异化,不是教育为学生服务,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围 着分数转。中国的小留学生在这里没感到像国内那样的压力,只要他 们能够坚持下来即可进入名牌或较好的大学。第二,国内初、中等教 育制度太死板,一些重点学校收费太高,有些家长即使花钱让孩子进 了重点中学,仍不能保证孩子考上大学,尤其是较好的大学。第三, 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灵活办学,提供更多的就学机会,那样漂洋过海 的小留学生肯定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