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表把做好提案工作作为代表广大少年儿童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管理的大事。这些提案大多都集中在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些热点问题上。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小学的黄丽莎同学、天津市大桥道小学付丽同学在提案中呼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把我们的负担切实减下来,并坚持下去。不要让我们的脊柱再弯曲,不要让我们的眼睛再近视,不要让我们的心灵再沉重。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小学的曲宁同学说,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成为我们获取多方面信息,锻炼多方面能力的美好天地。目前的文化课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建议设置选修课程。在文化类课程中,增加未来学、社会知识和时事等;在活动类课程中,增加辩论性课程、游戏性课程、实验性课程以及演讲、节目主持等实践性选修课程。
     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小学的李骄阳在《让我们的精神减负吧!》的提案中说,从表面上看,虽然作业少了,课外辅导读物取消了,负担的确减轻了,可我们却是体力上“减负”,精神上“增负”。我们将依然要受到“中招”、“高考”等一些考试制度的制约。我们建议,考试制度与教学制度共同改革,平时表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全面测试每个学生的素质。
     为数众多的“红领巾提案”倾吐了“减负”之后,因少年儿童活动阵地缺乏,没有去处的苦恼。近三分之一的红领巾提案强烈要求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福建省石狮市蚶江中心小学的王丹丹做了个调查,“减负”后,有的同学双休日整天呆在电视机旁,有的同学整天没事干,就结伴儿往外跑,搞恶作剧。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游戏机。重庆市玉清寺小学的李婧琪同学在《减负留给我们的困惑》的提案中说,学校、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活动场所、设施太少太少。越来越多的同学滞留在游戏机室,或者在大街上闲荡,或者长时间地呆在电视机前……星期六、星期天更是无所事事。同学们都说:“真没劲!”。
     郑圆同学的《加强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建设的建议》的提案,附议队员签名达122人。提案以他的家乡为例,指出在拥有50余万人口和3万多少年儿童的市区,仅有一处占地30多亩的青少年宫,下辖的6个县(市)共有少年儿童10万多人,没有一个县(市)有少年儿童专门活动场所,特别是适合少年儿童的儿童剧院、读书俱乐部、少儿读书屋等。提案建议,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社会力量资助一些,至少应以县为单位建一个少年儿童活动场所。
     对于家庭教育,小代表们也在提案中倾吐了自己的心里话。青岛市嘉定路小学纪雪、丁聪同学在《呼唤父教》的提案中说,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与应酬,或教育方法不当,与子女的交流很少。他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同学们喜欢爸爸的只占30.2%,经常过问自己学习的爸爸只占35%,经常到校开家长会的爸爸只占27%,对爸爸满意的只有39%。他们说,父教在我们成长中是无可替代、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一个子女都渴望与父亲沟通,让父亲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他们还具体建议明确父母在家的责任,召开家庭恳谈会,办一期“父亲家长学校”,请爸爸参加我们的队日活动,在社区召开“爸爸交流会”,创办《爸爸心得报》,让每个爸爸都能了解一些教育子女的好方法。
     小代表们的提案,反映了广大少先队员真切的心声、迫切的愿望,但愿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社会能够听得见、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