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众多小学教育工作者都为之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他们为寻求真正适合本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各种大胆而前瞻的尝试。而每一次成功的尝试给教育教学所带来的,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在校长段兰华的带领下,凭着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支撑,紧密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办学,并于1998年初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发展”( E PD)项目的实验研究,真正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自身特点又行之有效的“环境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题记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位于丰台区科学城内,是丰台区教委直属的一所公办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700多名学生。学校起步虽晚,但确定了较高的办学起点。六年来,学校引导教职工立足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确立了“坚持基础教育方向,遵循教育的基本原理,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主体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经过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得以健康的发展,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连续四年被评为丰台区“文明单位”,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校园环境示范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日益得到国际和社会的赞同。很多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分别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做过不同的表述,但核心都是考虑现代人口和未来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生存环境、人口素质、科技水平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这些方面对青少年一代实施教育是很关键、很重要的课题,学校教育必须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为此,1998年初丰台区实验小学开始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环境、人口与发展”( E PD)项目的实验研究,并最终选定了“优化教育环境,促进主体发展”作为研究课题,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学校不断将“育人环境”的外延进行扩展,确定了“优化六个环境,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实施构想;1999年,学校又依据“主体性”教育思想对环境教育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提出“优化六个环境,让教师在支持性环境中自主敬业,让学生在支持性环境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包容的思想内容,使传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融入了时代精神,同时也逐渐地形成了丰台区实验小学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健康进取的精神环境———管理育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精神环境的建设方面,几年来丰台区实验小学始终没有放松以校风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开发与建设。校训———真善健美、立志报国,激励着学生为了健康成长、为了将来建设祖国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蓝白相间的校色,给人纯洁、淡雅、高远的感觉,启迪学生追求审美、健康的生活情趣,树立高远的志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这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歌《志在祖国的明天》的歌词描述了学生们像小鸟一样在支持性教育环境中,快乐、飞翔、立志报国的健康画面;轻快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上空,更是嘹亮动听,妙不可言。学校的建校时间虽然短,但是一个“自主、宽松、协作、竞争”的良好校风已经初步形成,教师和学生展示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就像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需要一个好的舵手一样,一所成功的学校也需要一个强有力、有远见的领导班子。丰台区实验小学就有这样一个领导班子,“非官、服务、民主、协作、求是、开拓、兴学、树人”这精辟凝炼的16字正是对这个班子工作作风高度的概括。段兰华校长正是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并雕琢着这个领导班子,并最终造就了丰台实验小学今日的辉煌!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之下,勾画出了学校发展新的蓝图。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可任摆布的工具和分数的奴隶,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权力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里,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探索学习的潜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聪明才智。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他们交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的。总之,学校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了师生,因而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形愈隐,愈治本。人格的塑造、心智的启迪,绝不仅限于有形的教学活动,有目的的教育实践。在丰台实验小学,校园空间所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有拂面春风般的默默熏陶,也有发人深省的箴言哲语似的暗暗启迪。虽然这儿没有课堂,没有教师,没有声音,却蓄藏着内涵丰富的文化,日日夜夜站着一位不知疲倦的隐形老师,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
优美宜人的校舍环境———环保育人
当我们走进校园,立刻被眼前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所打动了:依依垂柳,高高白杨,青青松柏,茵茵草坪———还未进门,扑入眼帘的已是一片片的绿。学校占地面积不是很大,但看上去别致新颖。干净整洁的校舍,宽阔而无藩篱的操场,很自然地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而在这菁菁校园里,孩子们毫无束缚地交谈着、欢笑着、跳跃着……那一份份童真童趣与自然酣畅,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生机盎然而又温馨感人。
脚若再往前伸一下,还会发现,学校除了添了报廊、画廊之外,楼厅、走廊、室内也已悄悄地改变了模样。整容大镜矗立厅前,校训校歌分立两侧。教室、办公室内,盆花、盆景、壁画、湖蓝窗帘,溢散着温馨、清爽、明亮、遂远的气息!此外,学校还本着统筹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投资近十万元,分步进行了校园绿化,先后制作了汉白玉底座的国旗杆、花岗岩校训墙、紫藤读书廊、金鱼池、鸽子巢、学校形象雕塑等教育景点,修建了封闭式田径运动场,装备了师生食堂、学生宿舍、乒乓球馆、小图书馆、自然教室、计算机房、形体教室、音乐教室及多媒体教室等。既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条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体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共发展的思想,学校细致深入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草坪中树起的“我是大家的天然氧吧,请大家爱护我!”、“谢谢你在一旁欣赏我的美丽”等标语牌都表现出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而这每一个细微之处,无不凝聚着精心的美的设计和美的建造,从而烘托出校园文化静美的氛围。
如果说室外的花、草、苗木、假山、池沼的美多为自然美的氛围工程,那么,楼厅室内艺术的美则为人文美的氛围工程。两者交织着,相得益彰,使丰台实验小学既是幽静的学园,也是幸福的乐园和留连忘返的花园。
自主合作的课堂环境———教书育人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如同一个个等待填满的容器,毫无选择地接受一切外来填鸭品。在这种毫无兴趣可言、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且孩子们的身心也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学习是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为此,建校初期,丰台区实验小学就在抓教学常规的同时,开始为优化课堂环境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学校从1998年9月开始在低中年级进行课题为《小班语文教学自主、研讨、合作、自学模式研究》的实验。其中“小班化分组围坐”的课堂形式为学生面对面交往合作提供了客观、宽松的环境,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与大班相比,既保留了班集体学习的优势,又吸收了个别教学的长处。但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还必须构建适合学生内在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匠心独运,专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他作《寒江独钓》只画水上一叶扁舟,船头一垂钓老翁,几抹涟漪,一江寒波。其余全是空白,却令人感到江面空旷,寒意萧索,渔翁凝注。而丰台实验小学教学间架结构疏密轻重的恰到好处也正是学校在教学上美的升华。课上,老师们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而是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围绕某一专题展开沸沸扬扬的讨论,更给一个学生独自静静思考的充足的时间;教师有时宛如率兵攻关一般地带领一班学生解练难题,却也回手给学生自己练习的空子,留给了学生一片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
长期以来,学校被看作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因而因袭式传习教育历来是学校培养“常规性”人才的经典方式。到19世纪末,人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仍是拥有知识的多少,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是人们最为推崇的至理名言。但是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加,而知识的陈旧率也明显加快。学校已不再是学习知识唯一的、最后的场所,多角度获取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迫切需求。因此,丰台实验小学从不离开社会这个大背景来搞教育,而是在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同时,将教育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运用在学校所得的学习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地获取知识。此外,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丰台区实验小学对传统的考试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如小学语文增加的口语考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听、说、读能力的机会,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自觉、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了。目前,小班化教育思想和一些做法已被更多的教师自觉地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2000年10月,丰台区实验小学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认定为“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2000年底小班化教学实验成果在丰台区政府第八届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小班化课堂教学在全区也都做了展示课。
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每个人既是独立的又是唯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是先天的,而且是后天的;不仅是相貌与性格方面的,而且也是认知与思维方面的。成功和进步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范畴,因此,在评价他们成功与否、进步与否时,就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而应该兼顾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让人人体会到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把评价化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期望,进而化为一种积极行动。为此丰台区实验小学采用综合评价与特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综合评价可以导向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特长评价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确立不同的奖励称号,如:“文明标兵”、“认知大王”、“运动健将”、“小艺术家”、“劳技能手”等等,这些有区别的响亮称号可以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其个性及潜能。
益智扬长的课外环境———活动育人
如同每一片树叶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纹路一样,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长,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独特的人才显得五彩缤纷。而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像阳光春雨一样普照滋润每一个学生,让其各个方面的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段校长多次组织课外活动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使他们明确: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渠道之一。因此,课外活动也必须面向全体,从“兴趣”引导入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不应只对少数特长突出的孩子进行“初专”培养。这就决定了课外活动的目的首先是“益智”(即开发学生智力及专业学科相关品质的培养),其次是“扬长”(即对于一些某种天赋确实突出的孩子尽力创造发展条件)。
学校一方面发展科任教师的课外小组活动,同时又将校门打开,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来弥补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开办了乒乓球班、管乐班、舞蹈班、小提琴班、书画班、围棋班、英语口语班等,吸引了本校众多专长突出的小爱好者,也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生动、健康,学生的特长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在国际、国家、市、区级的各类比赛中,绘画、声乐、作文、英语、科技、乒乓球等项目均有学生获奖。“古诗文诵读活动”是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本校全体师生参与的一项课外活动,每天的十分钟早读,朗朗上口的美文美句从各班教室传出,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2000年底学校被评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古诗文诵读特色校”。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无疑将构成丰台实验小学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形中活跃了气氛,活跃了文化,活跃了人的思想。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每一位孩子都能了解到音乐的舒缓、美术的流畅、山水的优美……“我的 E PD教育观念就是挖掘它的教育性,强调它的过程体验。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到抓住时机、激发情感、强化体验、形成意识。”在段校长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丰台区实验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创建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的育人网络。寓教育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在活动中进行有意、有序、有机、有效的德育渗透,建构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在丰台区实验小学,几乎天天都有活动,月月都有主题。学校设有美观大方的不锈钢垃圾箱、电池回收筒,还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了解资源再生的知识;为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段校长又提出建设具有生态味道的校园环境,在学校设了两个“鱼池”和一处“鸽巢”,并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动物的喂养。每周五是学校“爱鸟日”和“环保日”。每逢这一天,在大队辅导员的办公室里,可回收的废旧物品总是堆得满满的。孩子们都说:这些不起眼的看似没用的废品,发挥了神奇的功效,我们学校的鸽子越来越多了。同时,孩子们的爱心在活动中也完全地释放出来:原来的废纸随手就扔进了纸篓,现在哪怕是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张废纸也要捡起来,带到班里的“废品回收箱”内。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孩子们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把环保精神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主题出游传统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如去生存岛,参与多种生产工艺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去原始部落,体验原始人的狩猎过程,增强生存观念;去野生动物园,亲自喂一些温驯动物,体现人与动物的共同生存;到国家级贫困县参观、访问,体验贫困、艰苦的生活……由于主题月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因此,不拖集体后腿、为集体增光成为每一个孩子的自觉行为。以前那些对个人行为造成得失不以为然的孩子,在集体这个具有强大张力和凝聚力的牵引下,不仅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而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献计献策。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众人一心、其利断金”的奇妙效果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自尊、自强、自信,让每一位老师和家长无不为之惊讶、为之动容。老师们为此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丰台实验小学的教育是放射性的教育!”
庄子在《逍遥游》中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丰台区实验小学在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在点滴渗透的育人积淀的基础上将承载中国教育之大舟,扬帆远航!也将辅助中国教育之大翼,乘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