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小说,以“三闾大学”为典型,把当时高校垢污深积的状况揭露得淋漓尽致。据说这“三闾大学”,就是抗战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可惜钱先生前几年就已作古,无法看到如今中国高校的问题。
杨支柱先生主编的《透视》,不是小说家言,而是由一批身在高校的学者撰写的揭露黑幕的文章。他们直接以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事实讲话,因而比小说家言更为有力。如雷颐先生的《教育与社会》一文,揭露了某些高校招生中的“推荐”如何成为权势者子女享受的特权,某些高等学校如何在“教育产业化”的名目下把文凭买卖合法化。杨支柱先生的《评估、株连与弥天大谎》一文,通过对某高校通过教育评估的典型案例分析,揭露了高校如何在为社会培养习惯于株连、监视、告密、行贿、撒大谎和不择手段的人才。萧雪慧先生在《遗忘和偏离的工具》一文中,以事实揭露了某些教学内容中的欺骗、撒谎、推行蒙昧主义及其反知识反科学的性质……
当然,《透视》一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揭露黑幕上。读者们在惊诧、愤慨之余,更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杨支柱先生给《透视》一书起的正标题是:《先有鸡,先有蛋?》。这个题目包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思索:究竟是社会上的腐败堕落造成了教育界出现的腐败堕落,还是存在于教育界的腐败堕落造就了一批腐败堕落的人,然后又造成了腐败堕落的社会?这是令18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们迷惑的一个问题,也是20世纪最初20年的中国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更是1979年以来中国进步思想界深沉思索的一个问题。
先改革教育,还是先改革社会?这个问题只有从环境与人的互动及其演进中去加以考察。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社会存在毕竟是决定社会意识的,“体制不好,好人也会变成坏人”(邓小平语)。因此,教育界出现的腐败堕落,首先必须从教育体制本身去找原因。现行教育体制的根本弊病在哪里?《透视》一书的多数作者或多或少地触及到症结之所在,但似乎总不免带有一点“口欲言而嗫嚅”的意味,惟有学界女杰萧雪慧先生的《大学之魂》一文,讲得最为明白透彻。
为了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和“依法治国”的方针,为了拯救我们的民族、救一救当今中国的孩子们,我认为,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先行一步。
“改革之难易与私利之多寡成正比例”(严复语)。相比之下,学官们的私利和特权较少,改革相对容易,其对改革的反抗决然掀不起大浪,不会危害社会的稳定。
改革之难易与人民素质之高低成正比例。如今的高校中,虽然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不三不四的小人,但他们的堕落是旧体制造成的。就知识分子的总体而言,毕竟良知尚未泯灭殆尽。所以,广大的知识分子热切地盼望改革旧体制、建立新的教育体制。以他们的文化教养和素质,也必定能够迅速适应新的教育体制,迅速廓清中国教育界腐败堕落的风气,使中国大学真正成为弘扬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现代公民的场所。
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先行,这是为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准备人才的需要,是为未来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和法治之健全准备人才的需要。
《先有鸡,先有蛋?———透视中国教育》杨支柱编 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年8月版